原標題:京城的衚同兒
每一個在衚同里長大的北京人,對衚同兒都有着深深的眷戀,就像大武先生一樣。雖然他們沒有大武先生的本事,用畫筆來抒發心中的情感,但在他們每個人的心裏,一定都在寫着本永遠不會出版的書,想必衚同兒這個章節還不會太短。
老北京人對衚同兒皆有着深厚的感情,只要一聊起衚同兒,就會有敘不夠的舊,和訴不盡的情。這份情懷,就似封存多時的陳釀,越久越純,讓人魂牽夢繞,揮之不去。
近日一位文靜的女編輯,鄭重地送給了我一本她編輯的書,這是本小孩子讀的圖畫書,由於是採用了十六開本的硬皮精裝形式,所以拿在手裏很有些分量。書被裝幀得體面而精美,我輕撫着書的護封,不禁感嘆當下中國出版的進步和小孩子們的幸福。
《一輛自行車》,書名很有趣,題寫的字體也拙樸、別致,在淺米色的護封上顯得赫然、清爽。一輛墨綠色的自行車,被畫在了封面的中央,那模樣兒看起來既熟悉又親切。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想必對它是再熟悉不過了,這種款式的自行車,是當時郵遞員們的專屬座駕,就像摩托車中的“哈雷”,屬於重型的車子,承載量大且堅固無比。之所以對它印象深刻,是因為當時父親的郵件和匯款單,大都是由我來取,這樣的車幾乎天天都可以見到。
這本書的作者是於大武先生。大武先生是位老北京,創作過不少以北京為題材的作品。由於他熟悉、了解北京,所以他的作品中會彌散出濃濃的京味兒和對京城的愛意。
我用潮毛巾把手擦拭乾凈,平復了下心情,才翻開書頁。我用了半個多小時,看完了這本只有三十幾個頁碼的書。合上書頁,不禁向大武先生暗挑大拇指。這本書的構思實在是精妙,看似大武先生繪聲繪色地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有關他小時候偷騎父親自行車的故事,而其更深的用意,是要通過自行車在衚同中的騎行路線,把兒時的家和周遭的景象展現給我們,以此表達對逝去歲月的追憶。
我拿起電話打給女編輯,希望她能儘快安排我與大武先生見個面,因為書中的很多細節,讓我充滿了好奇,迫不及待地等着他來答疑解惑。
還是那家老字號,還是那幾樣家常菜。雖然大武先生滴酒不沾,但一聊起老北京、一聊起衚同兒、一聊起兒時的趣事,還有大家鍾愛的藝術,那溫暖的氛圍已經讓在座的人微熏了。
“您小時候是住在安定門那一片兒吧?”
“是啊。就住在安定門大街路西的衚同兒裏。”
“那一片兒的衚同兒可不老少啊。”
“可不是嗎!您看順嘴兒就能數出來一些,比較出名的有分司廳衚同兒、車攆店衚同兒、國旺衚同兒、北下洼子衚同兒、東公街衚同兒、柴棒衚同兒、謝家衚同兒、中絳衚同兒。”
“您的畫裏有個細節,那就是把自來水管子安置在衚同兒裏。記得小時候我住的那個大雜院,水管子可是裝在院子裏的。”
“您説的那已經是後來的事兒了。五十年代的時候,自來水管子是裝在衚同兒裏的,有的小衚同兒還沒有。為了存水,家家戶戶都得備一兩個大水缸。到了冬天就更麻煩,想用水,鄰居們得提前約好,先用澆熱水或點火加溫的方法,把水管子裏的冰化開才能接到水。想當年用點兒水還是挺費勁兒的,所以那時候,大夥兒都很珍惜水,一盆水可能幹不少事兒呢。”
“您小時候住過的房子現在還在嗎?”
“還在。我畫這本書的時候,有些細節記不清了,我就會騎上自行車去兜一圈。”
“在書中我注意到,您家的院子裏有個小茅廁,這在當時是挺稀罕的,印象中那時的廁所都在衚同兒裏,而且是公用的。”
“沒錯!大多是這樣的。不過有些大點兒的院子也會搭個簡陋的小茅廁,有些連頂棚都沒有,晴天還好,要是趕上個雨雪天兒,上個廁所可就糟心嘍。”
“我還記得有幅畫裏畫了一所小學校,您畫得那麼細緻,想必對它是非常熟悉吧?”
“是啊。那是分司廳小學,也是我的母校。”
“難怪呢!瞧,看您光顧着説話,菜都涼了,您趕緊吃兩口。”
“於老師,遠處的建築是雍和宮嗎?當時的鴿舍都是放在房頂上嗎?那時院子裏都有什麼樹?家家種什麼花兒?孩子們除了玩兒您畫的這幾種,還會玩兒哪些游戲?夏天時家家都在院子裏吃飯嗎?院子門口的那兩座石鼓是做什麼用的……?
趁着我啃醬豬蹄兒的空兒,陪同的女編輯機關槍似的又提了一大串兒的問題,看來大武先生的飯是吃不踏實了。
這頓飯吃了近四個小時,大夥兒的話題始終沒有離開過這本書,沒有離開過這本書的素材——大武先生兒時的樂園——北京東城區安定門內大街附近的衚同兒。
六十多年前,大武先生曾在此無拘無束地成長,六十多年後,大武先生用妙筆為我們再現了那個年代的市井生活。看著這些畫面,我仿佛感到了七月的驕陽灑在肩頭的灼熱;濃蔭下微風拂面的快意,嗅到了似雪槐花的幽甜;鄰家後窗飄出的肉香,還有鄰家姐姐纏係在辮子上的,漂亮的玻璃絲頭繩。這就是衚同兒的魅力,每一個在衚同里長大的北京人,對衚同兒都有着深深的眷戀,就像大武先生一樣。雖然他們沒有大武先生的本事,用畫筆來抒發心中的情感,但在他們每個人的心裏,一定都在寫着本永遠不會出版的書,想必衚同兒這個章節還不會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