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衚同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日期:2016-11-29 17:15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北京衚同背後的故事

  生活在北京的你,知道那些衚同名字的由來嗎?

  鐘鼓衚同--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北京東城鐘鼓衚同位於東城區西北部。因衚同內有一廟叫鐘鼓寺,故而得名。1965年整頓地名時改稱鐘鼓衚同。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人物胡適曾居於鐘鼓寺正房。現衚同內均為居民住宅。有文章談起胡適説:“他家那時在米糧庫。短短的一節衚同,1號住着陳垣、傅斯年,3號住着梁思成、林徽因,4號住着(胡)適之先生。”有了這樣的文化名流作鄰居,胡適又天生好客、好交往,真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了。曾經在這裡居住的你,還記得關於這條衚同的記憶嗎?

  磁器庫衚同--斑駁的記憶

  北京東城磁器庫衚同位於東城區西北部。磁器庫衚同內有南北兩條死巷,南者稱南巷,北者稱北巷。民國六年,辮帥張勳住南巷,復辟失敗後,其宅被大火燒掉,時稱火場。後在此處建成幾處四合院,成為小巷。還記得那時斑駁的朱漆大門嗎?

  花梗衚同--一朝改一名

  北京東城花梗衚同位於東城區西北部。花梗衚同歷史上有記錄的改名有三次,明代時稱花豬衚同、清代時稱花針衚同、宣統時稱花枝衚同。爺爺奶奶有給你講過花豬衚同的故事嗎?

  東板橋街--將暗河打開,再現古都風貌

  北京東城東板橋街位於東城區西北部。東板橋街,清代屬皇城,稱內府大街,宣統時稱東板橋。民國36年(1947年)稱東板橋大街。1949年後稱東板橋街。此地原有一木板橋橫跨北河,街名由此而得。該橋於1958年拆除。現街內多為居民住宅。北河就是玉河的北段,清代宣統時這裡稱北河沿,北河原屬皇城內禦河(玉河),後一直作排泄污水的水溝。2003年,東城區政府啟動了玉河修復工程,目的是將1955年後的暗河重新打開,再現古都風貌,因此東板橋街靠玉河附近的衚同均面臨拆遷。

  騎河樓街--涵碧橋原為木樓式橋

  北京東城騎河樓街位於東城區西南部。騎河樓街原有涵碧橋一座,位於騎河樓東口禦河上。涵碧橋原為木樓式橋,上懸匾額日:“涵碧”,橋體為封閉式建築,相傳始建於明代,因橋正對着一條街,街名騎河樓街。在騎河樓街東口,有個小區每年3到10月間每月都會舉辦一次“銀閘社區愛心跳蚤集市”,一群老人席地而坐,售賣自己家中物品,小區外還有一些老人抱着廢品在等候收購。跳蚤集市已經辦了6年,紙箱等廢品能收購的給錢,像瓶子等一些廢物返給積分,積分可兌換牙膏等日用品。老人們紛紛表示跳蚤集市很受歡迎,既能清理家中一些廢舊物品,又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騎河樓南巷--有個一個門的箭桿衚同

  北京東城騎河樓南巷位於東城區西南部。騎河樓南巷,清代屬皇城,光緒時稱妞妞房,據傳,此地為清朝宮女居住之所,也因此而得名。妞妞是北方民族對小女孩的愛稱,妞妞房衚同則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留下的痕跡。清代每三年選一次秀女,入選者都是八旗的少女。每年各旗要將本旗的十四歲至十六歲的女孩子造冊上報。趕上選秀女的年份,各旗負責選秀女的官員要把這些女孩子送到北京來。如今,當初的妞妞房早已改換了名稱,有的已經徹底地消失了,但是它們畢竟曾經見證過歷史,在北京的衚同的變遷史中不該被湮沒。在騎河樓南巷北口往南,還有個只剩一個門的箭桿衚同。1917年,一本名叫《新青年》的雜誌隨着一名叫陳獨秀的青年從上海遷至北京,編輯部就落戶於此。

  吉安所衚同--八個人居三間很小的房子

  北京東城吉安所衚同位於東城區西北部。清朝,宮眷薨逝,以衾被從宮中裹出,於此殯殮。是清代宮眷死後停靈的處所。妃嬪以上喪儀由內務府請旨施行,貴人以下則由吉安所沉喪。吉安所意即吉祥安葬,此巷由此得名。民國時衚同內有北京大學學生公寓。8號為毛主席故居,1918年毛澤東第一次來北京時,曾住在院內北屋。毛澤東在《新民學會會務報告》一文中曾記有:“八個人居三間很小的房子,隆然高炕,大被同眠。”從1918年秋到1919年春,毛澤東在此住了六、七個月。

  交道口北頭條--被大火“殃及”的磚雕

  如果你走到交道口北頭條中部的時候,你會被一處大院吸引住。大門已經被燒為木炭,但是宅門上的磚雕基本保持完整。據該院居民介紹,是由於宅門內堆放的雜物引起的火災,因為搶救及時才沒有釀成大禍。為了保持寨門磚雕原樣,所以過火木門沒有拆換。被大火殃及的宅門是北京民居中傳統的“如意門”。如意門是北京傳統民居中普遍採用的一種形式,它的基本做法就是建築的前檐墻中間留一門洞,尺寸與門同。

  臘庫衚同--那個神秘的石頭

  北京東城臘庫衚同位於東城區西北部。因為明清時期內務府曾在這裡設“蠟庫衙門”而得名。原稱“蠟庫衚同”,後改稱“臘庫衚同”。臘庫衚同裏最吸引人的還不是宮蠟,而是衚同裏被附近老居民稱為石敢當的那塊石頭。臘庫衚同裏有一個石敢當,不過沒有人見過。石敢當是民間的驅邪鎮宅之物,一般是用石料雕刻上獸頭等形狀,安置在宅門上或街巷入口處。有關石敢當起源的傳説在民間有許多。後來家家戶戶就將石敢當的名字或砌於墻上、或立於街口、或置於房頂,使鬼祟見之不敢接近。不管石敢當的起源到底怎樣,實際上它已經成為老百姓的保護神,或者説是降妖辟邪、保平安的一種象徵。

  三眼井衚同--每家每戶屋裏置個大水缸

  北京東城三眼井衚同位於東城區西北部。因衚同內有一口三個井眼的井而得名。三眼井不僅是地名而且是記錄明清兩代北京地區居民飲水方式的見證。五十年代初這個地區就是飲用地下井水。當時就有送水這個行業;一位老人趕着毛驢車,車上是個大木桶,挨家挨戶的送水。送到院門口,你把水桶放下對準木桶上的木橛子,然後他一拔那個木橛子,一會兒就放滿一桶。三眼井衚同口的銅牌上介紹説,毛澤東早年在北京圖書館工作時,曾經在61號院居住過。但是鄰居説法不一,有説是在63號院裏一間小耳房,但是耳房早已被拆除,一位老人埋怨道,標牌上的一句話找來不少尋訪之人。

  沙灘北街--乾隆最信任的人就是傅恒

  北京東城沙灘北街位於東城區西北部。據傳,此地挖護城河時,流沙不止,後砌墻乃住,故得名沙灘。乾隆敕建碑位於沙灘北街15號。此碑原在傅恒家廟內。在富察傅恒六歲的時候,就已經進入了上書房陪伴乾隆讀書,在傅恒十三歲的時候,又去進讀。後來,傅恒又是乾隆的妻弟。當初,雍正帝設立軍機處,權利的中心也由內閣轉向了軍機處。而在所有的軍機大臣中,只有傅恒擔任的時間最長,直至傅恒病逝,他在軍機處待了二十二年之久。而在乾隆設立的百位功臣之中,傅恒又佔據了第一的位置。

  織染局衚同--先生自沉於頤和園昆明湖

  北京東城織染局衚同位於東城區西北部。因明朝內織染局設此,內織染局是明朝內府二十四衙門之一,職掌“染造御用及宮內應用緞匹絹帛之類”。衚同內有華嚴寺舊址,今為織染局小學,現衚同內多為居民住宅。織染局衚同29號是王國維故居。

  銀閘衚同--這裡有個有骨氣的老頭

  北京東城銀閘衚同位於東城區西南部。據《京津風土叢書》記載:禦河,有白銀鑄水閘一座,上鐫有“銀閘”二字,故名。著名學者張中行先生曾經在銀閘衚同居住過。張中行先生一生低調淡泊、無欲無求,曾常年寓居於燕園女兒家。他的書房裏書卷氣襲人,桌上攤着文房四寶和片片稿紙,書櫥內列着古玩,以石頭居多。張老謙稱書房像“倉庫”。而於治學方面,他則一絲不茍,晚年仍拍案而起,痛批台灣某“國學大師”南懷瑾,可謂“後五四時代”學者風範的真實寫照。追憶張先生,有人感嘆:“他有着古代文人的風範”,更有後輩讚道:“老頭有骨氣”。

  後局大院--曾經是皇家的“保姆房”

  北京東城後局大院位於東城區西北部。據傳,此地明、清時居住的多是為皇室服務的勤雜人員。

  寶鈔衚同--銀行?錢莊?傻傻分不清楚

  北京東城寶鈔衚同位於東城區西北部。寶鈔衚同是京城最為古老的衚同之一。據考,因元代於巷南口設倒鈔庫,故名。清代屬鑲黃旗,稱寶鈔衚同。古時紙鈔使用久了便有破損、毀壞,為此朝廷制定了《倒鈔法》,即新舊紙幣的兌換方式及相關規定,並設置“倒鈔庫”,以回收舊幣,償以新幣。

  翠花衚同--小衚同有小衚同的特點

  翠花衚同因過去有給王府種花的花房而得名。翠花衚同裏的翠園是明代東廠錦衣衛所屬的一座古宅,晚清時,大學士瑞麟在此建立私家花園,抗戰勝利後,劃歸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解放前夕為國民黨空軍會所。季羨林先生曾在這裡居住。他是這樣描述這裡的:“裏面重樓復閣,四廊盤曲,院落錯落,花園重疊,一個陌生人走進去,必然是如入迷宮,不辨東西……外面十分簡單,裏面十分複雜;外面十分平凡,裏面十分神奇。這是北京城裏許多小衚同共有的特點。”

  東廠衚同--受盡酷刑,每五日拷打一次

  北京東城東廠衚同位於東城區西南部。因明代此地設有特務機構東廠而得名。東廠始設於明永樂十八年,乙太監提督之,使刺外事,與錦衣衛相表裏,四處迫害忠良。天啟五年(1625年),左副都史楊漣等六人先後上書參奏魏忠賢禍亂朝綱、貪贓枉法。但昏庸無能的天啟帝不納忠言。楊漣等六人反被魏忠賢陷害,投入東廠獄中。在獄中,他們受盡酷刑,每五日拷打一次。最後六人相繼慘死。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