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説棉花衚同名字的來由,有兩種説法。
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御駕親徵來犯的瓦剌,結果用兵不當失敗被俘,史稱“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之後,瓦剌繼續南下攻打北京,朝中大臣紛紛要求遷都,時任兵部左侍郎的於謙則堅決反對,力主抵抗,於是升任兵部尚書,率全城軍民抵抗。就在瓦剌軍隊將北京城團團圍住時,為了自給自足,於謙命令在此街紡棉,一條街從南到北,都參與其中,其景尤為壯觀,“棉花衚同”也從此叫開。
另一説法是明末著名女將軍秦良玉三次率領白桿兵,北上勤王,並拿出自己的全部家産作為軍餉,以補朝廷因連年應戰而造成的軍需不足。四川營衚同和棉花衚同就是當年秦良玉京城駐兵的地方,因為明末國庫空虛,秦良王率軍在此衚同紡織棉布,籌集軍餉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