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今年遺産日的主題是:文化遺産的傳播與傳承。
北京奧運博物館迎來了特別的客人——來自國際奧會資訊與知識管理團隊(Olympic Games Knowledge Management)的三人,一起共話奧運遺産,展望2022年冬奧會。
當他們走到鳥巢1:50的模型附近,立即被“鳥巢”恢弘大氣的氣場所吸引。在冬奧場館籌備中,有8個北京奧運會場館將再次“服役”,奧運場館遺産將繼續為北京冬奧會服務。“鳥巢”屆時將作為北京冬奧會的開幕式舉辦場館,這也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奧運遺産再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貫徹和執行。
他們饒有興致的觀看跟奧運相關的各種藏品和圖片,不時的拍照、思考或者與工作人員溝通交流。當他們來到了“首鋼在治理後的新貌”圖片前時,興奮的説:“這就是我們剛剛開完平昌冬奧會總結會的地方,原來之前是這個樣子的。”他們駐足良久,仔細觀察着這張圖片,向北京冬奧組委對首鋼工業遺址的保護再利用表示了高度認可和稱讚。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委會所在地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委會於2015年12月15日在北京成立。北京冬奧組委的辦公區入駐首鋼西十筒倉,主要利用原有工業廠房及構築物改造而成,不但尊重原有工業架構機理和風貌,也考慮了奧運會後再利用問題,使工業遺存成為北京城市復興新地標。這種做法不僅是《奧林匹克2020議程》的積極踐行,也是冬奧會帶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成功案例。
參觀尾聲,大家走到了冬奧展區。他們表示對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充滿了歡欣與期待,紛紛留言,寄語2022。
合影留念
奧運之城,也是世界之城。對於北京奧運博物館來説,傳播出中國奧運好聲音,讓世界聽到中國奧運好故事,讓中國的奧運文化遺産發揚光大,這是奧博人矢志不渝的光榮使命,也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的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