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人洞的保護——歷史的重任,文明的責任

日期:2018-06-08 15:25    來源:北京市文物局

分享:
字號:        

  周口店遺址猿人洞,原是一個天然石灰岩溶洞,又稱“猿人洞”。從大約五、六十萬年起,“北京人”在這裡斷斷續續地生活到約20萬年前,“北京人”的遺骨、遺物、遺跡和洞頂塌落的石塊和洞外流入的泥沙等,在洞內一層又一層充填起來,形成巨厚的堆積層(其範圍東西長約140米,中部較寬,可達40米,系統發掘的堆積物厚度為40余米,共分13層)。在發掘之前,該洞穴洞頂就已坍塌,成為堆積物上部的大角礫和岩塊。

  

  猿人洞保護建築工程2015年10月正式開始實施,方案以《周口店遺址保護規劃》為指導,立足遺址保護,本着“最小遮蓋、安全為先、消除隱患、融入自然”的設計原則,擬在猿人洞搭建覆蓋面積3700余平米的保護棚,保護棚南北跨度77.5米,東西跨度54.5米,最大高度達35.7米,保護棚採用空間單層網殼鋼結構,以覆蓋所需最小面積及高度進行體量設計,以最小化對遺址本體的干預,通過內外兩層屋面的疊合設計隔絕雨、雪、冰雹、陽光等自然因素對遺址本體的直接作用,在對猿人洞進行有效保護的同時,確保建築設計與遺址環境相協調。遺址管理處還在深入探討研究,並努力推進實施保護建築完成後猿人洞內的展示項目。展示項目將在確保遺址本體安全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聲光電技術,以全新的展示理念,為觀眾呈現一個精彩紛呈的猿人洞。

  

  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韆鞦。加強文化遺産的保護力度,使其“世代傳承,永續利用”,是全人類的責任。加強猿人洞保護的必要性主要可以歸結為三點。

  

  1.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極高的科學地位。“北京人”的發現和研究圓滿解決了19世紀爪哇猿人發現以來困擾科學界近半個世紀的“直立人”究竟是猿還是人的爭論。填補了從猿到人這一完整發展序列中最為重要的中間環節,是認識人類起源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突破性貢獻。

  

  2.具有繼續科學研究的重要價值。目前,猿人洞還保留有三分之一的原始堆積,是華北中更新世標準剖面,對進一步研究古人類、古地質、古環境起到重要作用。

 

  3.自然力破壞嚴重。自上世紀二十年代猿人洞發掘以來,長期遭受日曬、雨淋、風蝕等自然力的破壞。由於地勢較低,下雨時雨水匯集直接灌入洞中,洞內形成積水,對遺址岩體造成溶蝕破壞,形成地質病害和險情。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