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河 通濟河 白漕 裏河 通流河

日期:2017-07-24 15:30    來源:通州區人民政府網站

分享:
字號:        

  明清時期,這條河的名稱又增多了,它在通州、張家灣兩處分別同時匯入了三條河後,又稱“泗河”,以四河會流而名。明代前期,通州到張家灣之間的河道淤淺,河水散漫,運糧漕船隻能行駛到張家灣停泊,然後用車輛轉運漕糧入庫,而正統元年(1436年),經過修治,這條運河道通船了,漕船可以一直開到通州城東,故此,明英宗賜名為“通濟河”。京杭大運河統稱“漕河”,而由通州到天津這段運河是用白河漕運,所以又習稱“白漕”。在漕運官員和領運、押運漕船的官兵眼裏,漕船到了通州就等於進了北京,因而他們把京、通之間通惠河稱為“裏河”,而自然地把通州以下的運河就稱作“外河”了。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通州城東的運河還俗稱過“通流河”。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