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棠,1936年2月29日生於北京通縣儒林村,他曾經説過:“我要以我的全部心血和筆墨,描繪京東北運河農村的20世紀家鄉的歷史、景觀、民俗和社會學的多彩畫卷,這便是我今生的最大心願。我的名字能和大運河血肉相連,不可分割,便不虛此生。”
劉紹棠自稱是“一個土著“,熟悉儒林村每一戶的歷史命運,每一個人的品德性情。而通州大運河畔的風土、人情、品性又作為文化現象,作為文化源流的歷史積澱,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劉紹棠的性格氣質與美學情趣。他以靈俏飄逸的筆致、絢麗多姿的色彩描繪了一幅幅鄉土風俗畫、以優美的情思、幽怨與悠揚相交融的牧歌般的情調譜寫了一首首田園抒情詩。
《蒲柳人家》是劉紹棠實踐自己鄉土文學主張的力作,作品以30年代抗日運動為背景,沒有正面展開民族矛盾,也未直接描寫抗戰的場面和英勇頑強的英雄,而是以男女主人公的愛情糾葛為引線,精彩地描寫了運河風光、蒲柳人家的村風鄉俗,謳歌了運河人家的鬥爭精神與生活熱情,傳神地再現了通州運河岸邊的古樸動人、活潑雅致的鄉土畫卷。
劉紹棠作品的鄉土化與其獨特的語言風格是分不開的,雖然時有歐風美雨的浸潤顯得雅致清麗,但更多的,我們聽到的還是作為通州人,這個永遠也抹不掉的鄉音俚韻!熟悉的鄉音土語與中國古語、成語有機結合,使其語言特色典雅而通俗,詼諧而風趣,同時又有着詩韻與音樂美,帶着泥土的芳香,充滿了生活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