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特色

日期:2017-08-01 15:24    來源:文化遺産傳承應用國家級虛擬倣真實驗教學中心

分享:
字號:        

  舉世聞名的圓明園是我國優秀造園藝術和西方園林文化交流的結晶,將不同風格的園林建築融為一體,使得其中的園林景觀充滿浪漫和靈性。19世紀法國偉大作家雨果盛讚圓明園“不但是一個絕無僅有、舉世無雙的傑作,而且堪稱夢幻藝術的崇高典範”,將其和雅典的巴特農神廟並列為東西方藝術的代表。而根據圓明園實景繪製而成的“圓明園四十景圖咏”就是現存的最能反映圓明園盛時面貌的藝術畫卷。

  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乾隆詔令宮廷畫師冷枚,比照康熙年間繪製的避暑山莊三十六景圖,繪製“圓明園圖樣”、“圓明園大冊”、“圓明園冊頁二冊(即圓明園四十景圖咏)”等等,參與圓明園景群繪製的宮廷畫家除冷枚外,還有西洋畫家郎世寧、詞臣畫家唐岱、一等畫畫人沈源等。沈源負責畫亭臺樓閣,唐岱畫山水樹木,於乾隆十一年完成呈進。“圓明園四十景圖咏”分為上下兩冊,每冊二十景,反映了圓明園內獨成格局的四十處園林景觀,每幅圖都分別配有時任工部尚書、大書法家汪由敦代書的乾隆皇帝四十景對題詩,左詩右圖,畫中有詩,詩畫結合,相得益彰,人稱殿本彩圖,安設在圓明園奉三無私殿呈覽。圓明園四十景冊頁共鈐蓋了“勤學好問”“乾隆寶瀚”“乾隆鑒賞”“乾隆預覽之寶”等百餘方印章,其中最大的一方是禦制“圓明園寶”。咸豐十年(1860),圓明園遭英法聯軍洗劫時,這僅有的一套彩繪本被侵略者掠走,獻給了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現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

  《圓明園四十景圖咏》為絹本彩繪,畫面寬二尺零四分,高二尺,連裝池續邊共寬二尺三寸五分,高二尺六寸,具有很高的繪畫藝術價值,它圖文並茂,在同類彩繪圖中,堪稱佳品,凡山川田石,樹木花卉,遠近起伏之勢,疏密相背之姿;水榭樓臺亭閣,金碧丹黃之飾,鏤刻雕琢之紋,皆極盡逼真。畫面中的古典建築,有的巍峨壯觀、氣勢不凡,有的若隱若現、亦真亦幻,可謂精彩紛呈,各有不同。同時,景圖所繪景觀,皆為寫實風格,描繪了圓明園鼎盛時期建築和園林的風貌,從中可以窺見圓明園由來和皇帝在其中的生活狀況,成為今人研究圓明園盛時歷史最直觀、最形象的珍貴史料,而首冊圖頁之前分裱的清世宗胤禛《禦制圓明園記》和清高宗弘歷的《圓明園後記》,則體現了帝王的治國理政的理想。《圓明園四十景圖咏》中還刊刻了清朝滿漢大臣對乾隆帝禦制詩文引經據典的詳加註釋,表達了清朝上下統一,“滿漢一家、君臣一體”的政治理念。

  《圓明園四十景圖咏》刊刻後的去向有三種:一是專供皇帝禦覽的,又稱黃冊或樣本,僅有一部;二是供內廷苑囿陳設用的,亦稱陳設本;三是用作頒賞用書的,亦稱頒賞本,賞給王公大臣等。

  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焚燬後,“圓明園四十景圖咏”被法軍搶到法國後,多次拍賣,最後被法國國家圖書館以4200法郎的價格購得,並一直保存至今。對於“圓明園四十景圖咏”,從前學者們只能從官修史書如《欽定日下舊聞考》《順天府志》《清史稿》或私人著述如吳振棫的《養古齋叢錄》、王闿運的《湘綺樓日記》和徐叔鴻的《圓明園詞序》中,喚起記憶,直到上世紀20年代才被國人所知。1928年,安徽人程演生先生從法國國家圖書館拍得畫圖及題咏黑白照片,並以《圓明園四十葉》為書名在中華書局付梓。1980年,時任外交部副部長的韓念龍將我國駐巴黎使館人員於巴黎國家圖書館攝得的四十景畫圖及題咏黑白照片底片交給了中國圓明園學會籌委會。1983年,法國學術界將“圓明園四十景圖咏”的彩色底版贈給圓明園。2005年,“圓明園四十景圖咏”彩繪版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發行。

  “圓明園四十景圖咏”集詩詞、繪畫、雕刻、書法、園林和建築於一體,是迄今為止,最權威、最全面展示圓明園盛世景觀的精品藝術畫卷,不愧為稀世國寶,是我國彩繪史上一座里程碑。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