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年至十一年(1745年-1746年)香山行宮建成二十八景,賜名靜宜園
乾隆十年(1745)他徵集能工巧匠擴建香山康熙行宮,十一年建成,賜名“靜宜園”,並御筆欽題靜宜園二十八景。靜宜園總佔地面積為153.3公頃,周圍的宮墻順山勢蟠蜒,全長約5公里。使香山這座古剎、行宮自成體系的園林成為一座皇家的離宮禁苑。在京城西郊的圓明園、暢春園、靜宜園(香山),靜明園(玉泉山)和清漪園(萬壽山)“三山五園”中,香山佔一山一園。
乾隆十年至十一年(1745年-1746年)香山行宮建成二十八景,賜名靜宜園
乾隆十年(1745)他徵集能工巧匠擴建香山康熙行宮,十一年建成,賜名“靜宜園”,並御筆欽題靜宜園二十八景。靜宜園總佔地面積為153.3公頃,周圍的宮墻順山勢蟠蜒,全長約5公里。使香山這座古剎、行宮自成體系的園林成為一座皇家的離宮禁苑。在京城西郊的圓明園、暢春園、靜宜園(香山),靜明園(玉泉山)和清漪園(萬壽山)“三山五園”中,香山佔一山一園。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