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9-1754

日期:2017-07-28 17:13    來源:文化遺産傳承應用國家級虛擬倣真實驗教學中心

分享:
字號:        

  乾隆十四年至十九年(1749年-1754年)建成萬壽山、清漪園

  從乾隆十四年(1749年)開始,為準備聖母皇太后六十壽辰大慶,新建萬壽山清漪園(即今頤和園)。這裡原名甕山,山下湖泊為西海,經過疏浚淤塞的泥沙,芟除叢雜的葦茭,首先使西海“廓與深兩倍於舊”,將玉泉山水與香山諸泉水匯人湖中,成為京師西北最大的蓄水庫,遂改名為昆明湖。又於甕山山陽建大報恩延壽寺,因易山名為萬壽山。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清漪園基本完工,其大小景點百餘處。全園以萬壽山前山中段大報恩延壽寺為中心,東段為勤政殿、玉瀾堂、樂壽堂等宮殿群,西段則有聽鸝館、石舫等景點;後山建有藏式寺廟和倣江南水鄉小鎮而佈置的買賣街(亦稱蘇州街)。昆明湖可分為後湖和前湖兩區。後湖清靜幽深,富有自然意境;前湖水面遼闊,氣象雄渾。其南有十七孔橋,如臥波長虹,與湖內廣潤寺(龍王廟)相連。乾隆咏萬壽山清漪園篇什極多,八十五歲時所寫的《由玉河泛舟至萬壽山清漪園》一詩對其作了全景式的描繪:

玉泉舟下玉河道,日麗風和波不雄。

芷白蒲青景有望,鳶飛魚躍興無窮。

清漪水聲從新秀,萬壽山光即漸融。

行不須臾吟數首,裴家構思或相同。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