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十二年(1873年)皇帝頒旨重修圓明園
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二十九日,內務府督促樣式房掌案雷思起“趕緊燙樣”呈內務府堂。十一月十一日又催促“趕緊燙樣進呈”。十三日又發出通知:“著算房趕緊按燙樣造具做法清冊,著會同樣式房合對丈尺,如有遺,惟算房、樣式房是問。”二十二日,內務府郎中貴寶對所需的珍貴裝修材料,要求雷思起“趕緊斟酌好手藝雕匠趕緊承做”。其他如“晝夜趕辦”、“趕緊一月內修齊”、“趕緊於午刻進呈”向皇帝進呈裝修燙樣等催促工程進度的指示隨處皆是。
重修圓明園為什麼如此緊急呢?這是因為此項重修工程任務量大、時間短,還有一些人為的因素,都要求加快進度,迅速完成。同治十二年開始進行的重修工程,按同治帝和慈禧太后的想法,除清除英法聯軍焚園後的劫毀房基、殘垣斷壁和堆積如山的渣土廢料外,按照呈準的燙樣,應該修建的殿宇房間不下三千余間。按樣式雷在重修工程前所製作的畫樣、燙樣的順序,依次是:圓明園內的安佑宮和萬春園內的天地一家春、清夏堂,圓明園大宮門、正大光明殿、勤政殿、上下天光和中路各堂,圓明園的雙鶴齋、杏花春館、同樂園、武陵春色、萬方安和,長春園的海岳開襟等。此外,還有大量的需要修築的道路、橋梁、河道泊岸及圍墻、門樓等附屬工程。需要動工修建的大約相當於原修建圓明園工程總量的三分之一。
如此巨大的工程量,必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完成。因為同治帝重修圓明園的目的,就是要在新建的皇家園囿為慈禧慶祝四十大壽,為此還降旨將綺春園改名為萬春園。而慈禧的誕辰是十月初十日,即重修圓明園的工程必須在同治十三年十月以前完成。同治帝在十二年十月初二日(1873年11月21日)正式頒發了諭旨,以盡孝為由,下令重修圓明園。
這是一項緊迫的工程,又由於帝後有濃厚迷信思想,更增加了工程的緊迫性。按照迷信説法,同治十三年“太歲衝犯”,不宜上樑。於是由欽天監選了個好日子,在同治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提前供梁。在緊急清理了二十三座殿宇基址後,搭起臨時高架,然後把正梁置於高架上,這就算象徵性地完成了供梁工序,以待來年最後建成殿堂。為準備急用的二十多根梁木,不得不從園內藏舟塢以及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以至海淀鎮燈籠庫等處,拆卸下成批舊木料充用。樣式房檔案在這一天專記了供梁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