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永定河文化帶:考古文化

日期:2024-01-09 10:52    來源:北京旅游網

分享:
字號:        
  • 03.考古文化
  • 03.考古文化

  中國幾千年燦爛悠久的歷史文明,很多就保存在歷史文化遺址中,比如70萬年曆史的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以“北京人發祥地”著稱;西周燕都遺址,是迄今西周考古中發現的唯一一處城址、宮殿區和諸侯墓地同時並存的遺址。本期,跟隨小編探尋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之考古文化,探訪這片曾出土過無數文物瑰寶的歷史遺址。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周口店遺址位於北京城西南約50公里處的房山區境內,背靠峰巒起伏的太行山脈,面臨着廣闊的華北平原,山前一條小河潺潺流過,這裡的自然資源豐富,氣候溫暖宜人,是50萬年前北京猿人、10-20萬年前新洞人、1-3萬年前山頂洞人生活過的地方。

  周口店遺址自1927年進行大規模系統發掘以來,共發現不同時期的各類化石和文化遺物地點27處,發掘出土代表40多個“北京人”的化石遺骸,10多萬件石器,近200種動物化石及大量的用火遺跡等,成為舉世聞名的人類化石寶庫和古人類學、考古學、古生物學、地層學、年代學、環境學及岩溶學等多學科綜合研究基地。

  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中國首批“世界文化遺産名錄”;1992年被北京市列入青少年教育基地;1997年中宣部又將其列入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2006年被團中央授予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2008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同年9月被北京市教委評為北京市中小學課程教學活動實驗基地”;2009年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2010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011年被評為“新北京新八景”之一;同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産培訓與研究中心授予“世界遺産青少年教育基地”稱號。

  周口店遺址是世界上材料最豐富、最系統、最有價值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遺址。迄今為止,考古學家們已經發掘出代表40多個屍體的頭蓋骨、下頜骨、牙齒等化石和豐富的石器、骨器、角器與用火遺跡。

  周口店遺址分遺址區和博物館兩部分,常年向觀眾開放。

  遺址區

  猿人洞

  即北京猿人遺址,從大約五、六十萬年起,北京猿人在這裡斷斷續續地生活到約二十萬年前。這個遺址發現於1921年,1927年開始系統發掘,共發現了近200件人類化石(代表40個猿人個體),上萬件石器、數層灰燼層和近200種動物化石。這是迄今世界同時代遺址中材料最豐富、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猿人遺址,在科學研究和人類遠古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鴿子堂

  在此發現了猿人的鎖骨、頂骨、下頜骨等化石及許多用石英和綠色砂岩所制的粗糙石器;共有4個文化層,其中含有猿人用火的遺跡,包括大片灰燼層,特別重要的是還有一段紫荊木炭。

  山頂洞人遺址

  這是距今2萬年到1萬年前山頂洞人生活過的洞穴。在此發現包括3個頭骨在內的代表至少8個個體的人化石材料及大量動物化石。山頂洞人的文化遺物有碳屑、石器、骨器(包括骨針)和用穿孔石子、獸牙、貝殼等做成的裝飾品;在人骨化石周圍還發現有赤鐵礦粉末,是山頂洞人對死者實行埋葬的證據。

  田園洞

  田園洞,即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第27地點,2003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對這裡進行了挖掘,出土了26種哺乳動物化石,還發掘出更為珍貴的,處於破碎狀態的人類遺骸。中科院院士吳新智等專家鑒定認為,該人類化石屬於晚期智人,參照年代為距今2.5萬年左右,田園洞的重大發現彌補了山頂洞人化石丟失的缺憾。

  “北京人”及其文化的發現與研究,解決了19世紀“爪哇人”發現以來圍繞科學界近半個世紀的“直立人”究竟是猿還是人的爭論。到目前為止,“直立人”的典型形態仍然是以周口店“北京人”為準則,周口店遺址依然是世界同期古人類遺址中材料最豐富、最系統、最有價值的人類遠古文化的寶庫。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西山永定河文化帶:考古文化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包含七個展廳,藏有大量珍貴的文化遺物、動物化石、石器,以圖文並茂的展示形式向觀眾詮釋了周口店遺址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館內還有三維動畫、模擬發掘、動手製作、磨制骨針、模型裝架等特色科普互動項目。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系統地向我們介紹了60萬年前的“北京人”、10萬年前的“新洞人”、18000年前的“山頂洞人”的生活環境、生活狀況。序廳正面為龍骨山立體模型,展櫃中擺放着周口店地區從4億年前到1億年前的各種岩石標本,反映了該炮區滄海桑田的地質變化過程。

  門票:博物館30元,遺址30元

  開放時間:8:30-16:30(旺季4月1日至10月30日);8:30-16:00(淡季11月1日至3月30日)

  地址: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大街1號

  交通路線

  乘車路線:天橋(或六里橋)乘836路至周口店路口換乘房38路可到;或北京西站乘616路至良鄉西門換乘房38路可到;

  自駕車路線:G4京港澳高速閻村出口出(或西六環上G5京昆高速京周路出口出)—京周路—周口村—周口店遺址;

  2、西周燕都遺址

  西周燕都遺址,因其發現地被稱為琉璃河遺址。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東北2.5公里處,包括董家林、劉李店、黃土坡、洄城、立教、莊頭六個自然村,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1.5公里,面積為5.25平方公里。琉璃河遺址是迄今西周考古中發現的唯一一處城址、宮殿區和諸侯墓地同時並存的遺址,出土的大量帶“匽侯”銘文的器物,證明了這裡就是三千多年前燕國的都城所在地。1997年,“九五”國家重點科技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特設了“琉璃河西周燕都遺址分期與年代測定”的專題。遺址於1979年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國務院頒佈為第三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列入“二十世紀中國100項考古大發現”,具有很高的歷史和科學價值。

  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

  北京市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是一座古文化遺址與文物陳列相結合的歷史文化類博物館,隸屬於北京市文物局。1990年開始籌建,1995年8月21日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董家林村東,坐落在西周燕都遺址的東城墻外,館區佔地18000平方米,展館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展出文物數百件,有青銅器、陶瓷器、玉石器、漆木器和甲骨等,尤以四座原址保留的墓葬和車馬坑為特色。車粼粼馬蕭蕭,讓我們搭乘這駕跨越時空的馬車,去感受3000多年前的古城風貌。

  建築風格

  博物館為方形建築,建築風格採取對稱四合院式佈局,中心以文獻記載之周“明堂”特點為主體,用五組(一高四低)四角攢尖式大屋頂覆蓋,頂為棕紅色色調;外形作“五室”、“重屋”、“四旁”等,四週展室為單層,用平頂、出瓦檐的形式,使外形取得廊廡及圍墻效果,以襯托中心主體。按照周代制度在序廳對面設屏風式影壁一座,上嵌大理石石面,雕刻有蘇秉琦先生題寫的館名;在大門入口處設石柱鬥拱,配以用饕餮、夔龍等紋飾為題材的浮雕飾物,起“符號”作用。整座博物館氣勢宏偉,格調典雅莊重,整體氛圍強烈感人。

  陳列展覽

  1995年,館內陳列為《燦爛的古燕都文化》,通過大量的出土器物和墓葬車馬坑等遺存勾勒出燕國古都的繁榮景象。2007年9月,該館進行展廳改造和重新布展。新展陳《北京的城市起源》,以燕都古城和墓葬區的展示為中心,向前追溯北京城市的文化起源,向後詮釋出燕都對燕國八百年風雲走向以至北京城市發展的深遠影響。北京正是從原始聚落到方國都邑再到全國首都這樣一步步走來,最終得以昂首屹立在於世界東方。

  展陳吸納了學界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並採用了幻影成像等多媒體展示手段,整個展覽分為北京古史文化、西周燕都古城、燕都貴族墓葬、燕都精美文物、燕國五都變遷等五個部分,展示了造型精美的青銅器、玉器、陶器、原始瓷器、瑪瑙、漆器、甲骨等藝術珍品,再現了古燕國三千年滄桑的都城城垣、神秘奢靡的貴族墓葬。

  推出了適應廣大社會群體的“中國古代科技史”科普系列臨展和巡展,已經完成《銅造就的文明》、《承載歷史的車馬》、《走近先秦農業》及《北京城與中國古代都城展覽》等科普臨展。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6:00,15:45停止入場,非節假日周一閉館;團體參觀請提前三天預約:010-61393049。

  地址: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董家林村七區1號

  交通路線

  公交線路:天橋乘835或834,商周遺址站下車。下車後沿董家林村口步行1.5公里即到。

  自駕線路:走京港澳高速,竇店出口下,沿107國道行駛3公里,左轉進入董家林村。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考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