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志書解開佈局之謎

日期:2022-07-21 15:29    來源:北京市文物局

分享:
字號:        

清漪園,在乾隆時期開始營建,慈禧太后為了過生日大張旗鼓的改造後,才改名頤和園。清代的皇家建築無論是宮殿、園林還是壇廟,最講究的就是中軸線左右對稱的原則,然而這處經典之作的核心地帶,萬壽山後山上的建築卻一反常態,就是這些正在修繕的建築,可以説是毫無章法可循。

這張俯視全景圖能夠讓您一目了然,您看,大大小小的建築一共有19座之多,這個組合的名字叫做須彌靈境及四大部洲,這是乾隆皇帝在1755年的時候倣照桑耶寺建造的。只可惜,須彌靈境在英法聯軍的槍炮之下不幸遇難了,眼前的這一大片遺址地基就是當年須彌靈境的所在地,慶幸的是其餘十幾座建築倖免於難,一直保存至今。

四大部洲為什麼不按常理出牌,運用中軸線左右對稱的原則來建造呢? 我們在志書中找到了答案。

《頤和園志》裏有這樣一句話:“後山一組包括四大部洲、香岩宗印之閣、須彌靈境在內的建築,是模倣西藏的桑耶寺廟宇與建於同一時期的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中的普寧寺形式完全一樣。”

原來,清朝的皇家園林不僅僅是皇帝私人的後花園,還承載着沉重的政治任務。四大部洲模倣的是藏式寺廟,正是乾隆皇帝為了融合與西藏的民族關係,特意為修建的。

這種就是依山而建,這些看上去毫無章法的建築格局,也有一個名字,叫做發散式,完全按照山勢的走向錯落有致的建造,為的是日後不斷加蓋新的建築而時刻準備着。而這19座建築並非裝飾而用,它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那麼“四大部洲”是什麼意思呢,《頤和園志》裏這樣記載“根據佛經裏的描述佛所居住的須彌山四週是鹹海海上四方有四個大部洲———北俱盧洲、南瞻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依次為方形、三角形、半月形、圓形四種不同的形狀又對應着佛家稱為“四大”的地(方形)、火(三角形)、風(半月形)、水(圓形)。”

四大部洲有象徵着世界東、南、西、北四塊大陸的意思,在它們左右建造的四種形狀的八個小臺代表的是八個小島,島上的這些小塔則是儲存佛經和聖物的,再加上日殿、月殿和須彌山,整個宇宙都在其中了。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