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千里江山圖》亮相午門
9月11日,約900歲的《千里江山圖》第三次全卷展出,領銜東晉至清代名作登臨故宮午門。這場名為《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的展覽觀者甚眾,大多是衝着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千里江山圖》。“展覽還沒開始就已經有國外的團預約了,估計排隊觀展的高峰在9月15日到來。”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説。
《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自9月15日開幕將持續到12月14日,共展出文物86件套。但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展子虔的《游春圖》等重量級作品10月30日就提前退場。“露臉”46天之後,是長達3年的休養期。
史料記載,該圖曾入南宋內府,後入清內府,卷首有乾隆帝禦題詩。《石渠寶笈》(初編)著其貯御書房。之後,這幅畫從未出過宮,展出次數屈指可數。算上此次展出,這幅約900歲的古畫全卷展出的次數只有三次。
這幅長達11.9米的巨作,表現了祖國千里江山壯闊之景。專家介紹,該圖繼承和發展了唐代青綠山水畫的技法,用筆精細,注重在青、綠顏色中尋求變化,是存世青綠山水畫中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義的作品。此次故宮為其專門定制的展櫃、墻面也均呈現出柔和的青綠色,以呼應古畫。
“展櫃是定制的,採用低反光玻璃,讓觀眾可以看得更清楚。”單霽翔説,展覽不單獨售票,而且允許在不使用閃光燈的前提下拍照。“很多年輕人邊看邊用手機拍,不僅自己欣賞,還發朋友圈分享。這種傳播效果是驚人的,也是我們願意看到的。”
展廳裏,還有一幅黑白照片。照片中,毛澤東正聚精會神地觀看《千里江山圖》。這幅照片是首次亮相。
目前,故宮已經為《千里江山圖》準備了導覽冊,遇觀眾排隊時發放,讓更多人可以提前“預習”古畫。同時,展廳裏設有動態檢測系統,會根據觀眾停留時間等動態限流。“這個展廳只佈置了7件展品,相對空曠,也是為了便於疏導。”單霽翔説。
展覽策展人介紹,展覽分“東晉至宋:金碧輝映”“元至明中期:墨色清趣”“重點單元:千里江山”“明晚期至清中期:倣古脫古”“近現代:借古開今”五部分,全面講述青綠山水的流傳。故宮向社會公佈了全部藏品目錄,並將分晉唐宋元、明清近現代兩冊出版圖錄,收錄本次展覽的全部作品。午門展廳旁,還將有專門的“配展廳”,展賣與《千里江山圖》有關的文創産品。(劉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