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北平的華北新聞學院設在今天的中南海東邊的萬善殿。該殿的北面為蕉園(與紫光閣隔海相對--編者注),明世宗嘉靖帝建崇智殿,設立齋醮。殿後為藥蘭花圃,有牡丹幾十株。明人廖道南有詩云:“旖旎芭蕉色,繽紛滿禦園。午陰便鹿夢,春雨罷蜂喧。綠借芙蓉潤,青交薜荔翻。詞林曾獻頌,此日重承恩”。清代的納蘭成德(後因避諱改為納蘭性德--編者注)也有咏蕉園詩作:“見説齋壇閉,前朝太乙祠。鶯邊花樹樹,燕外柳絲絲。……”可以想見當時禁苑肅穆,風景佳勝。
萬善殿,即明代的崇智殿所改稱。清順治時,延請高僧木陳、玉林二人在該殿説法。尊玉林為國師,木陳和尚為順治帝凈發。據玉林弟子通琇的《玉林年譜》,順治帝請玉林為其取個法名,玉林禪師堅辭再三。但順治固執如初,並讓他用醜些的字眼。最後,順治給自己取了個“癡”字,上一字則用臨濟宗龍池派的“行”字。後來凡是在邀請玉林講戒的禦札上,順治帝都自稱弟子某某。在璽章上,則做“癡道人”。
在萬善殿西邊,有亭出水中,名“水雲榭”。乾隆帝禦題“太液秋風”石碑就在此處,是“燕京八景”之一。清初的學者、藏書家朱彝尊,有《早秋過水雲榭》的詩云“殘暑秋逾熾,涼生午乍催。微波蓮葉卷,新雨豆花開”。今水雲榭依然屹立在中南海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