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人云“明日黃花”。現在我來説説關於菊花的典故。
清宮中的花草大多出自南花園。養花的技術基本已經失傳了,如果能傳下來,可以與江浙一帶的盆景、鰲山燈的蟋蟀齊名。清宮中的菊花可分為三種:一為花圃中種的點景花;二為殿堂中每天更換的盆景花;重陽節設宴中用的內宴花。乾清宮重陽開宴,用“□盆”,成對分兩排陳列在殿內外及丹墀階陛上。而重華宮的重陽宴會,除了對盆分排陳列外,還要有一“花山”來助興。
清宮的菊花以冬季為佳。冬月進花,用黃布棉套包裹,以免見風。花盆不分大小,用絲竹做成架子,用小牌寫上花名。比如“粉西施”“水晶盤”“太史黃”等等。按時按點送到各個宮殿、居所,一旦發現菊花微微凋謝,則趕緊換上新的。如果某個菊花名是聖上御賜的,則該花必須年年進呈,且不改名字。若花種變化,需要奏明,然後再撤銷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