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叫順兒
“東來西去又一順,南行北往只二家。”在北京,東來順的涮肉是一絕,為“東派”;西來順的清真小炒肉獨樹一幟,為“西派”;南來順飯莊以爆、烤、涮等烹飪特色聞名京城,其小吃宴更是精美絕倫,獨領風騷;又一順則是將東派菜的燒、烤、涮和西派菜的精美、華貴小炒以及各地名小吃集於一店,自成一體。
東來順始創於 1903 年。經過幾代廚師博采眾家之長,苦心鑽研羊肉菜品的製作技藝,東來順在爆、烤、涮的基礎上逐漸總結出一套具有獨家風味的熘、炸、扒、炒等烹調技法,經營的菜品日益精美。
1930年,在時任北平商會會長冷家驥的首倡下,西來順在號稱“食館一條街”的西長安街上開張。西來順開業不久,聲譽就與東來順並駕齊驅,以致當時的北平有“東來順及西來順,羊肉專家誰與競”的説法。
南來順飯莊是有着近70年曆史的京華老字號,以爆、烤、涮等烹飪特色聞名京城,其小吃宴更是精美絕倫,獨領風騷。北京清真飯館有“老三順”,南城南來順,小吃薈萃,傳統風味,品種齊全,做工地道,價廉物美,百姓喜歡。
1948年建店的又一順在老字號扎堆的京城,又一順算不上歷史最悠久,但其卻是第一家將清真華麗的小炒和傳統清真烹飪的爆、烤、涮融為一體經營的老字號,可謂獨樹一幟。
京城魯味
蔥燒海參、糟熘魚片、九轉大腸……魯菜是起源於山東的齊魯風味,是中國傳統四大菜係中唯一的自髮型菜係。老北京的飯店講究用山東廚師,過去提到了席面就不得不提魯菜。
1858 年,惠豐堂於北京前門外大柵欄觀音寺街一座四合院內開業。“惠豐”取“惠濟賓朋,豐己足人”之意。過去飯莊取名很有講究,能稱為“堂”的,一般是規模較大的店舖。
慶雲樓是北京較早的高檔魯菜酒樓,始創於 1820 年,坐落於煙袋斜街內。慶雲樓一度名噪京華,成為達官顯貴、文人雅士聚會之所。
同和居飯莊始創於 1822 年。開業之初,常以客為便,使其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便取“同懷和悅”之意,將飯莊定名為“同和居”。
泰豐樓飯莊始創於 1876 年,創辦人為山東海陰孫氏,原址在前門外煤市街 1 號,原是舊北京飯莊著名的“八大樓”之一。
豐澤園是一家以魯菜著稱的老字號。自1930年開業始,豐澤園的名號日益響亮,以至於當年有民謠:“抓藥同仁堂,醬菜六必居,穿鞋內聯升,吃菜豐澤園。”
清真小館
清真菜可不只有烤肉、涮肉、小吃店。在北京提到清真菜館就不能不提鴻賓樓,它在北京清真餐飲界的地位,就跟全聚德在烤鴨圈的地位是一樣的。壹條龍飯莊、白魁老號、小樓飯店等也都是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老字號。
1900 年,人稱“廚子李”的李振鈞、李振榮、李振富、李振宗四兄弟在通州舊城南大街開了一家名為“義和軒”的小餐館,最初只是賣些簡單的炒菜、水餃、餡餅、豆粥之類。
白魁老號又名“白魁清真館”,原名“東長順”,是一家於 1740 年在隆福寺街 88 號開張的羊肉館。店主是回族人白魁,他除了賣生牛羊肉外,也賣羊雜碎等熟貨。
壹條龍飯莊始創於 1785 年,是京城經營清真菜肴的老字號飯莊。飯莊創建初期只是個賣羊肉並代賣燒餅和羊肉雜面的小舖子,名叫“南恒順羊肉館”。
鴻賓樓飯莊始創於 1853 年,原址在天津旭街,是久負盛名的清真風味飯莊。飯莊於 1955 年搬遷至北京,以獨特的菜品享譽京城。
洋范兒
説到洋餐廳,咱們中國人可能還吃不太習慣。但作為歷經了幾十年,有着歷史遺痕的老字號的洋餐廳裏,留下的更多是中國味道。在當時,別家洋餐廳都是接待在北京的外國人或富官顯宦、名媛貴婦、留洋教授、時髦闊少等,而這家洋餐廳卻以最實惠的價格招待國人百姓,十分接地氣。
華天大地餐廳始創於1945年,是北京較早經營西式菜點的老字號,原址位於西長安街。因經營菜式及裝修特點與北京的莫斯科餐廳相似,又位於北京老城區內,故而人稱“北京城中小老莫”。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