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與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新編歷史京劇《顏真卿》即將登臺 主演、主創齊亮相

日期:2025-08-22 16:37    來源:國家大劇院

分享:
字號:        
  • 國家大劇院與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新編歷史京劇《顏真卿》即將登臺 主演、主創齊亮相
  • 國家大劇院與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新編歷史京劇《顏真卿》即將登臺 主演、主創齊亮相

  9月17日至21日,國家大劇院與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新編歷史京劇《顏真卿》將迎首輪演出。

  8月21日,新編歷史京劇《顏真卿》召開新聞發佈會,國家大劇院副院長張堯、北京京劇院院長秦艷、國家大劇院劇目製作部部長韋蘭芬、國家大劇院劇目製作部副部長朱鶴、北京京劇院副院長孫鵬、北京京劇院副院長遲小秋及該劇唱腔設計、作曲朱紹玉,導演李卓群,視覺總監、舞美設計高廣健,燈光設計唐銘,主演張建峰、竇曉璇、翟墨,馬博通、裘識、王茜、張梓溪、翟墨、王中女,還有該劇舞蹈編導王培先,副導演魏學雷、張旭冉、索明芳,技術編導謝皓、茍欣偉,配器劉洋等嘉賓出席,為媒體介紹了該劇的製作與演出亮點。

國家大劇院與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新編歷史京劇《顏真卿》即將登臺 主演、主創齊亮相

  顏真卿不僅是享譽中外的書法家,更是國難當頭時挺身而出的民族脊梁—— 安史之亂爆發時,他仗劍奮起,聯合河北十七郡歃血結盟,以誓死平叛的決心守護家國;李希烈叛亂之際,已屆七十五歲高齡的他又孤膽入虎穴,最終壯烈殉國。這位集政治家、軍事家、愛國者身份於一身的歷史人物,承載着厚重的歷史底蘊與愛國精神。新編歷史京劇《顏真卿》正是聚焦其多元身份與傳奇人生,通過跌宕起伏的劇情,多角度展現顏真卿的愛恨情仇與精忠報國精神,這也是主創團隊將其搬上京劇舞臺的核心初衷。

  國家大劇院副院長張堯表示:顏真卿身上有着強烈的愛國精神與政治品格,正是中華文化“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共同信念的鮮活注腳,也是我們今天要將他的故事搬上京劇舞臺的核心初衷。國家大劇院與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新編歷史京劇《顏真卿》有着三重特殊意義:一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的“精準呼應”—— 顏真卿的愛國情懷、擔當精神,正是當下社會需要的精神養分,能指引當代人尤其是青年群體,在面對挑戰時堅守信念、勇擔責任。二是對歷史認知的“補充完善”—— 將顏真卿 “以身殉國”的悲壯故事搬上舞臺,填補大眾對這位歷史名人的認知空白,傳遞正確的歷史觀;三是對京劇藝術的“活化傳承”—— 通過歷史故事、戲曲程式與現代審美的有機融合,讓年輕觀眾感受到國粹的新魅力,推動傳統藝術“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北京京劇院院長秦艷指出,我們創排《顏真卿》,是傳承傳統文化、展現京劇時代風貌、弘揚民族精神的藝術行動。因此,在創排全程中,我們始終聚焦用京劇語言詮釋顏真卿留下的精神旗幟——“忠誠、剛正、擔當”。通過刻畫他政治家的剛正謀略、軍事家的風骨擔當、書法家的筆墨風韻,描繪他中晚年最跌宕起伏、也最見風骨的故事,展現他身上所承載的挺膺擔當、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讓顏真卿的正氣之歌,在劇場裏高聲唱響,這不只是對歷史的回望,更是對當下和未來的展望。此外,在藝術創作中,我們既堅持京劇藝術的本體表達,將戲曲的寫意美學具象化、放大化;又注重激活傳統表演的當代張力,在守正創新中展現京劇藝術的時代氣息。在陣容配備上,我們聚焦的是梯隊建設和薪火相傳,在不同演員配組、多樣化藝術風格的表現形式中,實現精品劇目打造與人才隊伍培塑的雙向推動。

  新編歷史京劇《顏真卿》集中了編劇蔡赴朝,唱腔設計、作曲朱紹玉,導演李卓群,視覺總監、舞美設計高廣健,服裝、造型設計藍玲,燈光設計唐銘,多媒體設計張松等強大主創陣容,他們在音樂、舞美、多媒體、服裝等方面將帶給觀眾視聽震撼的新感受。

  在創排過程中,《顏真卿》始終以 “守正創新” 為核心原則。該劇唱腔設計、作曲朱紹玉,導演李卓群,視覺總監、舞美設計高廣健分享了創作思路。

  唱腔設計、作曲朱紹玉提到,劇本乃一劇之本,《顏真卿》的劇本基礎就非常好,不僅有強烈的矛盾衝突,故事情節更是抓人,且動情感人。這齣戲的戲劇張力非常強,劇情從一開始就進入了緊張狀態,之後的情節設計又環環相扣。唱詞富有詩意性,而且接地氣,其格式、韻腳都很契合京劇音樂韻律。這齣戲的唱腔音樂可以説是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革新創作,聲腔要讓觀眾聽着熟悉卻不陳舊。京劇唱腔十分講究韻味,這齣戲強調重韻味——韻味和“情”相通,才能吸引人。音樂中融入西北音調,音樂多為四五度相生,特色十分鮮明,使得這齣戲富有強烈的地域性,讓聽感更震撼,這是它與其他戲的不同之處。希望讓老戲迷聽得過癮,新觀眾能夠喜歡。

  導演李卓群也為觀眾揭秘了京劇《顏真卿》的整體框架:創排時,我緊扣顏真卿 46 歲至 76 歲就義的人生,以及他歷經安史之亂後朝堂更疊的經歷。他是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更是忠貞愛國者,這種精神,值得我們這些正挑時代與行業大梁的創作者學習、借鑒。

  視覺總監、舞美設計高廣健在現場分享了京劇《顏真卿》的舞美設計圖,並指出:這次借劇場伸縮式舞臺,把樂池外延成表演區,拉近演員與觀眾距離。同時深挖傳統元素,讓布景、道具、服裝如戲服般精緻統一,也有信心大家會喜歡這樣的設計。舞美化用傳統戲曲元素並結合現代多媒體技術,豐富視覺層次。

  張建峰、竇曉璇、翟墨三位主演代表則結合 “唱念做打” 的戲曲表演程式,分享創作心得,將角色情感與精神娓娓道來。

  劇中“顏真卿”的飾演者張建峰提到,恩師歐陽中石先生的書法耳濡目染 20 多年,《祭侄文稿》的創作又和他的家鄉正定有着密切的關聯。此番飾演顏真卿一角,他心中有情懷更有共鳴。顏真卿不只是 “顏體” 開創者,更是大唐氣節象徵,其精神是中華文明脊梁。

  劇中“王倩兒”的飾演者竇曉璇説:“我被顏真卿的忠烈氣節打動,也共情所演的王倩兒 —— 她是太守之女,為救顏真卿舍生取義,是亂世烈女子。好戲靠磨,哪怕一句唱、一個身段都得細研,這次會全身心投入,深入角色內心,用京劇歌舞賦予她新生命力。”

  “韋夫人”的飾演者翟墨同樣深有感觸:韋夫人懂顏真卿,夫妻間有默契,她欣賞、理解、敬慕他,同呼吸共命運,做好了隨顏為國盡忠,雙雙赴死的準備和決心。顏真卿被貶,她泰然處之,樂觀面對,她和顏真卿相敬如賓又恩愛非常,他們是精神伴侶、心靈知己。他們的夫妻關係和諧而美好。韋夫人有兩個階段,需要在表演的過程中把握年齡變化。她和顏真卿一樣看淡生死得失,我也從顏真卿身上獲得了精神昇華。

  發佈會上,《顏真卿》劇組精心選取了劇中兩段精彩唱段,首次揭開該劇音樂的神秘面紗。顏真卿的扮演者張建峰與北京京劇院樂隊演繹“天蒼蒼雲茫茫瑟瑟殘陽” 選段,渾厚唱腔盡顯顏真卿面對家國困境的悲壯與堅定;飾演“王倩兒”一角的竇曉璇則帶來 “想當年饒陽城遭賊圍困” 選段,婉轉細膩的唱腔既體現角色柔腸,又暗含不屈風骨,讓現場觀眾提前感受到劇中女性角色的獨特魅力。

  9月17日至21日,國家大劇院與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新編歷史京劇《顏真卿》,這部融合歷史深度與藝術創新的京劇新作,將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與觀眾見面。目前,新編歷史京劇《顏真卿》已開票,觀眾可在以下國家大劇院官方渠道購票:國家大劇院官網、國家大劇院智慧管家微信公眾號、國家大劇院智慧管家微信小程式、訂票熱線66550000、國家大劇院和北京藝術中心售票處現場、官方授權票務代理機構大麥網、貓眼演出、大眼睛票務、保利票務。為了讓更多群體感受國粹魅力,國家大劇院已同步推出優惠購票政策,具體購票優惠可登錄國家大劇院官網查詢。

  9 月 17 日至 21 日,這部融合歷史深度與藝術創新的京劇新作,將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與觀眾見面。

  國家大劇院與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新編歷史京劇《顏真卿》
  2025.09.17 ~ 2025.09.21
  國家大劇院 - 戲劇場

  出品/製作:國家大劇院、北京京劇院

  編劇:蔡赴朝
  唱腔設計、作曲:朱紹玉

  導演:李卓群
  視覺總監、舞美設計:高廣健
  服裝、造型設計:藍玲
  燈光設計:唐銘
  多媒體設計:張松

  主演:
  顏真卿:張建峰(17、19、21日)、馬博通(18日)、裘 識(20日)
  王倩兒:竇曉璇(17、19、21日)、王 茜(18日)、張梓溪(20日)
  韋夫人:翟 墨(17、19、21日)、崔 冉(18日)、王中女(20日)

  * 部分參演演員待後續發佈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