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舞為筆繪延安 以藝聯學傳精神 舞劇《楊家嶺的春天》主創見面會在國家大劇院舉行

日期:2025-07-14 15:18    來源:國家大劇院

分享:
字號:        
  • 以舞為筆繪延安 以藝聯學傳精神 舞劇《楊家嶺的春天》主創見面會在國家大劇院舉行
  • 以舞為筆繪延安 以藝聯學傳精神 舞劇《楊家嶺的春天》主創見面會在國家大劇院舉行

  舞劇《楊家嶺的春天》是國家大劇院和北京舞蹈學院強強聯合,清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等高校優勢資源,於2022年為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周年、黨的二十大召開之際,推出的賡續革命文藝精神的作品。該劇緊扣"新思想引領新征程"指導要求,從延安文藝精神到"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新時代文藝精神,連結歷史與當代,激勵當代文藝工作者繼續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立意高遠,以舞致敬,深刻表達"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初心;守正創新,以舞入畫,詩意抒寫中國新文藝的歷史畫卷;效益雙贏,以舞回饋,突出實現走進人民大眾的廣泛傳播。

以舞為筆繪延安 以藝聯學傳精神 舞劇《楊家嶺的春天》主創見面會在國家大劇院舉行

  舞劇匯集了國內一流的創制團隊,歷經三年的精心創作與嚴苛打磨,始終秉持"到人民中去"的文藝信念,數度赴延安等地采風。從經典延安木刻版畫中汲取了創作靈感,將其融入具有當代風格的漢族民間舞蹈中,在傳承創新中形成了"舞蹈+版畫"的獨特審美樣式與風格。並以藝術家群體為主角,展現他們在現實生活熔爐中的思想轉變與精神昇華。該劇在北京、延安、鄂爾多斯等多地組織召開20余次專家、觀眾研討會,廣泛吸納意見,圍繞着"能看懂、被感動"的要求打磨修改,最終呈現出一台彰顯時代精神、觀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目前,共完成近40場演出,累計觀眾5萬餘人次。先後獲國家藝術基金舞臺藝術創作重大項目、文化和旅游部新時代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劇目及新時代舞臺藝術系列創作工程入選劇目、第十四屆全國舞蹈展演"優秀劇目"等榮譽。

  《楊家嶺的春天》就是文藝工作者內心轉變的"春天",就是從歷史延續到今天的文藝的春天。為回饋廣大觀眾的熱切期待,7月13日下午14:30,以"以舞為筆繪延安,以藝聯學傳精神"為主題的舞劇《楊家嶺的春天》主創見面會在國家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成功舉辦。該劇核心主創、演員及合作院校代表齊聚一堂,與現場觀眾分享了這部深刻反映延安文藝精神的舞劇創作歷程,並通過藝術展示與互動,生動詮釋了其藝術構思與精神內核。

  活動伊始,國家大劇院院長王寧代表劇院,北京舞蹈學院黨委書記劉嵐代表學院,分別向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係副教授於婉瑩頒發捐贈收藏證書,其油畫作品《人民的延安》被正式收藏,充分展現了國家大劇院與北京舞蹈學院、清華大學在藝術項目上的聯合共建成果。該畫作是於婉瑩為舞劇《楊家嶺的春天》特別創作,她從舞劇敘事與延安木刻藝術中汲取靈感,將村民豆選的溫情場景與舞蹈肢體語言相融合,重構了延安精神的生活圖景與藝術溫度,繪就新時代語境下的"人民的延安"。舞劇《楊家嶺的春天》通過其深刻的藝術表達,深深感染了當代文藝工作者,生動詮釋了新時代文藝工作者"以人民為中心"的使命擔當。

以舞為筆繪延安 以藝聯學傳精神 舞劇《楊家嶺的春天》主創見面會在國家大劇院舉行

  活動現場,總導演張曉梅、編導白凌及主演汪子涵、楊德奇、劉衍孛結合現場展示的精選版畫作品,講述了如何將版畫中記錄的延安時期生活、戰鬥場景及人物風貌--特別是當年覺醒並奔赴延安的文藝青年,如何融入火熱生活、經歷思想淬煉,最終成長為文藝戰士的心路歷程,從而轉化為舞臺上動態的舞蹈語匯。本劇創作初期曾多次赴延安采風,走訪楊家嶺等革命舊址,與當地民間藝人交流,深刻感受"文藝為人民"的信念和"延安文藝精神"的生命力,並將其貫徹於創作之中。

  隨後,作曲程遠及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主任趙洪介紹了主題音樂的創作思路,清華大學合唱團現場演唱了《楊家嶺的春天》主題曲,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覃川對話《人民的延安》作者於婉瑩,講述了畫作創作幕後故事,"以舞為筆繪延安"將革命歲月的激情與文藝春天的生機在舞臺上多維呈現。

  國家大劇院副院長張堯、北京舞蹈學院院長許銳與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原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史宗愷圍繞舞劇《楊家嶺的春天》的創排過程及其承載的延安精神進行了深度對話。從高校藝術教育資源整合與跨學科合作實踐的角度,深入探討了藝術在聯通教學研究、傳承弘揚"文藝為人民"的延安精神等時代主題中的核心作用與價值。國家大劇院作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與北京舞蹈學院、清華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舞劇《楊家嶺的春天》創排過程中,通過跨院校、跨學科的藝術創作與教學實踐聯動,共同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探索藝術教育協同育人的創新路徑。 

  該劇通過"厚土""破曉""永生"三段篇章展現文藝工作者在延安的思想昇華與藝術實踐,同時也是"聯學"致力於傳承的延安精神內核的藝術化呈現,讓參與創演的師生在沉浸式體驗中深化對"文藝為人民"根本宗旨的理解。舞劇《楊家嶺的春天》激勵當代文藝工作者繼續紮根生活、植根人民,舞動新時代的文藝春天。

  活動現場體驗感十足,汪子涵等專業舞者現場表演了劇中極具表現力的經典舞段,並與觀眾進行了皮影戲、紅綢舞互動,其動作語匯呼應了版畫剛勁有力的線條感。此外,活動現場為觀眾準備了舞劇《楊家嶺的春天》主題海報卡片,並加蓋精美的劇目限量版紀念章,將接地氣、有溫度、有情懷、有力量,有時代價值的"春天"帶回家。

  附:國家大劇院與北京舞蹈學院聯合出品原創舞劇《楊家嶺的春天》演出資訊

  國家大劇院與北京舞蹈學院聯合出品原創舞劇《楊家嶺的春天》

  國家藝術基金舞臺藝術創作重大項目 跨界融合作品

  彩票公益金資助--中國福利彩票和中國體育彩票、國家藝術基金資助

  演出時間:7-25 19:30     7-26  14:30  19:30

  演齣劇場:北京藝術中心 - 戲劇場

  【劇目介紹】

  舞劇《楊家嶺的春天》的創作靈感來自於美術瑰寶--延安木刻版畫。在物資匱乏但精神富足的年代,藝術家以生動筆觸描繪出延安時期質樸而浪漫的生活與戰鬥場景。那些鮮活深刻的人物和畫面,成為了舞臺創作的源泉。劇中的"藝術家"角色是作品表達的主體,他們從全國各地奔赴延安,融入火熱的生活與革命實踐,實現了思想的轉變和精神的昇華,開創了文藝的春天。

  2025年,在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3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11周年之際,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創作方向成為穿越歷史時空的召喚。"楊家嶺的春天"就是文藝的春天,綻放於歷史,也綻放於新時代。

  【劇情簡介】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一大批文藝工作者在民族興亡的吶喊聲中,來到了革命聖地延安。音樂家、舞蹈家與勞動人民同吃同住同生活,體會到人民如母親般的深情,如厚土般的滋養;文學家在基層工作中發揮才智,深入生活,贏得人民的信任與擁護,迸發出朝陽般的創作激情;版畫家在魯藝的熏陶和戰火的錘鍊下,成為以筆為槍的文藝戰士,與人民生死與共。

  他們,全心全意,一筆一刀,雕刻出生機盎然的楊家嶺的春天。

  出品/製作:國家大劇院、北京舞蹈學院

  創演:國家大劇院BDA青年舞團

  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係、創意學院、中國古典舞係

  總導演:張曉梅、張雲峰

  編劇:許銳

  作曲:程遠、謝鵬

  編導:

  第一篇章:袁佳、顧佩英、高岩、張天陽

  第二篇章:帥曉軍、白凌、楊浩、鄧麗莉、成永蘋

  第三篇章:李珊珊、朱律、李文祺、喬靖宇

  序幕、尾聲:謝飛、張天陽

  視覺總監:任冬生

  舞美設計:王立峰、趙月

  服裝總監:吳蕾

  燈光設計:李超、胡博

  多媒體設計:孔江、李光

  造型設計:孫艾娜

  道具設計:金繼峰

  舞臺臺本設計:王柯月、謝秋水

  音響設計:甄誠 

  演員表:

  版畫家:汪子涵、喬靖宇

  音樂家:呂科鏑、陳碩累

  舞蹈家:李晨賽、蘇瑤

  文學家:武帥、金成柯

  小戰士:楊德奇、劉衍孛

  老媽媽:邵俊婷、胡婉童

  慧兒:趙珊、翁鈺爾

  慧兒爹:彭義博、薛校琨

  媒婆:楊玄子、李昕陽

  當代美院學生:劉衍孛、楊德奇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