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鸚鵡螺號即將起航 中法共創奇幻劇《海底兩萬里》邀您開啟深海探險之旅
1869年,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創作出《海底兩萬里》,書中尼摩船長駕駛"鸚鵡螺號"潛艇探索海洋深處的故事,連通了人們內心深處對幻想、自由和冒險的共同渴望。一個半世紀後的今天,這部承載人類探索精神的經典被賦予了全新的舞臺生命。
中法共創奇幻劇《海底兩萬里》將於7月11-13日、18-20日登陸北京藝術中心,該劇由狂攬9項莫裏哀戲劇獎的法蘭西喜劇院導演、演員克裏斯蒂安·埃克來華駐地創作,內地影視演員保劍鋒、中央戲劇學院表演係教師依克桑·塔依爾領銜主演。作品巧妙結合喜劇情節與令人嘆為觀止的黑光戲偶表演,將詭譎多變的深海世界,轉化成一台緊張刺激、充滿驚喜幽默的奇幻劇。
在笨拙中探討人性
導演克裏斯蒂安·埃克表示:《海底兩萬里》是一部有着悲劇色彩的喜劇,他的內核是悲劇的,但同時他也是有趣好笑的,這兩種是相容的。我需要去"嘲笑"我的那些不幸,因為現實的生活並沒有那麼多的歡樂。去自嘲那些發生在我們身上的苦難,對我來説,這是我們作為人類的一種智慧;為我們做的蠢事開懷大笑,這是一種抗爭的方式。我喜歡笨拙的東西,在劇院中表演我們的笨拙,就是在探討人性。童真是我們創造的工具也是我們內心最感性的角落,之後,隨着教育慢慢的熄滅了一些,所以,那些我們童年未做完的夢我們不斷努力着在戲劇裏實現它。
當西方科幻經典遇上東方哲思
想像一下:置身於黑暗的劇場,忽然,水母在漆黑中優雅起舞,魚群倏忽游過。這不是魔法,而是黑光劇的魔力!舞臺以黑暗為畫布,以光線為畫筆,讓靈動的戲偶成為拼圖的碎片。這種"以無勝有"的呈現,正與中國傳統美學中"留白"的理念不謀而合,在虛實相生之間,觀眾自身的想像力將被無限激活,共同描繪出獨一無二的海底畫卷。而那些穿梭於光影間的深海生物,也被賦予了東方靈魂。戲偶設計師從《山海經》的神獸傳説中汲取靈感,為全新的海洋居民注入了奇幻想像。
聽,船員們的歌謠在深海回蕩,當法式冒險故事裏流淌出東方式的鄉愁與人生況味,那份深植於文化記憶中的情感共鳴,是否也輕輕撥動了你的心弦?《海底兩萬里》全新演繹,帶你穿越時空與國度,打破文化與膚色的界限!
誰説偶戲只給小孩看
誰説偶劇僅僅是孩子們的童話世界?《海底兩萬里》融合了古怪、哥特、幽默與誇張的獨特視覺風格,這也正是克裏斯蒂安·埃克與華莉裏·萊索爾兩位導演的標誌性創作語言。也許兩位導演的名字對國內觀眾尚顯陌生,但他們的實力早已通過作品在法蘭西喜劇院的持續上演得到了有力印證。對於兩位導演而言,戲偶是大膽又無所顧忌的,作為演員形體表達的延伸,挑戰傳統戲劇的界限,無論年齡大小,觀眾都能獲取獨一無二的視覺體驗。每年夏天法蘭西喜劇院的下午場都會坐滿前來觀看的兒童和家長,晚上又坐滿了喝着雞尾酒的大人們。正如製作人翁世卉所説:"《海底兩萬里》最令人驚嘆的是藝術家用'手作魔法'創造齣劇場視覺幻境,它足夠赤誠,讓孩子們看懂奇幻;它又足夠深邃,讓成年人看到150年前科幻照進現實的詩意"。
鸚鵡螺號的汽笛已經鳴響,7月6日14:30,國家大劇院新聞發佈廳舉辦了一場精彩的對談講座活動--中法共創奇幻劇《海底兩萬里》的深海啟示錄。特別邀請到第74屆世界科幻大會雨果獎獲獎者、科幻作家郝景芳(代表作《北京折疊》),以及中法共創奇幻劇《海底兩萬里》的中文劇本改編者田曉威。兩位嘉賓通過此次對談和觀眾朋友們敞開心扉,在"海底"暢所欲言,揭秘這部奇幻劇的臺前幕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