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巡首站、震撼來襲!百年名團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即將登場
7月3日,著名指揮家喬納森·諾特將帶領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時隔6年再次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為國家大劇院"漫步經典"系列拉開帷幕。
作為中瑞建交75周年系列紀念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音樂會更承載着兩國文化交流的深厚情誼。音樂家們將獻演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魯什卡》《春之祭》,為北京觀眾呈現20世紀音樂史的破局之作。此外,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還將攜手"90後"華裔鋼琴家黎卓宇,獻上拉威爾色彩斑斕、新聲盎然的《G大調鋼琴協奏曲》,以紀念拉威爾誕辰150周年。
關於樂團
本次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精選兩部斯特拉文斯基的經典作品,而這個樂團也與斯特拉文斯基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樂團的創始人歐內斯特·安塞美(Ernest·Ansermet)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好友。三者之間的關係是20世紀古典音樂史上極具標誌性的藝術合作與思想碰撞的典範。
1913年,安塞美在巴黎結識斯特拉文斯基,兩人因對現代音樂的共同追求成為摯友。彼時斯特拉文斯基正在創作《春之祭》,而安塞美憑藉數學背景對複雜節奏的精準把握,深得作曲家賞識。1918年,安塞美在日內瓦創建了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執掌樂團近半個世紀(1918-1967),將樂團塑造為兼具法國細膩音色與德奧結構嚴謹的"多語言基因"名團。安塞美憑藉對樂譜結構的深刻理解,將《春之祭》《火鳥》等複雜作品從"引發騷亂"的爭議之作,轉化為現代經典。斯特拉文斯基曾評價:"安塞美是少數能精確實現我節奏意圖的指揮家。期間安塞美帶領樂團錄製了大量斯特拉文斯基的唱片,並指揮了多部斯特拉文斯基芭蕾舞劇的全球首演。
關於作品
開場的《彼得魯什卡》原為芭蕾舞劇配樂,音樂風格獨特,融合了俄羅斯民間音樂元素和現代音樂技法。斯特拉文斯基在創作中選擇複合運用多種調式調性,豐富的配器手法則創造出極具色彩和張力的音樂效果。《彼得魯什卡》自首演以來,對20世紀音樂和芭蕾舞的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鞏固了斯特拉文斯基作為現代音樂大師的地位。1947年作曲家曾一度修訂版本,本次瑞士羅德曼管弦樂團為我們帶來的是作曲家創作的最初版。這個版本使用了更大的編制,音響極具創意,色彩豐富,甚至可以帶有奢華的氣息。對於樂團而言,即便創始人離去,其"精確如機械,熾熱如儀式"的斯特拉文斯基詮釋傳統,仍在每一代樂手血脈中流淌。
另一部作品《春之祭》因打破傳統表現規則而引發世人震驚,即使歷經無數次規則被打破衝擊的今天,它依然具有強烈的震撼力。《春之祭》充滿原始色彩與神秘氣息,表面上看似混亂無序,實則背後蘊含着難以抵抗的內在邏輯。其節奏的推動必須絕對精準,長笛和小號的高音雖似失控,但在低音樂器與鼓的支撐下,隱藏着清晰且持續的節奏脈搏。斯特拉文斯基曾表示,這部作品是他創作生涯的巔峰之作,通過它展現了自己對原始主義與自然之美的領悟。喬納森·諾特指揮此曲時也曾説:"它不是音符,是遠古血脈的覺醒!"
除了兩部經典俄派作品,樂團還將攜手美國華裔鋼琴家黎卓宇(George Li)演繹法國作曲家拉威爾的《G大調鋼琴協奏曲》。
自2015年柴科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上摘得銀獎後,黎卓宇迎來了事業轉捩點。細膩入微的情緒傳達和宏大磅礡的演奏氣勢,讓他在全球一舉成名。疫情期間,他深入挖掘舒曼、拉威爾和斯特拉文斯基的舞曲,並在2022-2024年間的數場獨奏會上,展示了自己嫺熟的演奏技巧和對舞曲情感基調的深刻理解。他在2024年夏季發行最新專輯《樂動》中收錄了舒曼、拉威爾和斯特拉文斯基的鋼琴獨奏作品,該錄音獲得專業樂評的集中讚譽。
黎卓宇在採訪中闡釋個人理解:"法國印象派的朦朧中藏着數學精密,正如東方水墨的留白美學。"2025年7月3日晚國家大劇院漫步經典開幕音樂會,將成為檢驗這些藝術成就的 "黃金試金石"。讓我們一同期待鋼琴家黎卓宇與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的精彩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