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第53屆香港藝術節精彩閉幕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2025中國巡演圓滿收官
3月29日晚,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由音樂總監呂嘉執棒,攜女高音宋元明、鋼琴家張昊辰登臺香港文化中心,為第53屆香港藝術節上演精彩的閉幕之夜,也為樂團歷時十天2025中國巡演圓滿收官。
樂涌香江,聲揚全球,中國巡演收穫國際化影響
當晚的香港文化中心座無虛席,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文化體育及旅游局局長羅淑佩、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宣傳文體部副部長林枬、香港藝術節主席盧景文等嘉賓出席閉幕演出。
作為25年來首支參演香港藝術節的中國內地樂團,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以令人信服的表現贏得了熱烈的掌聲和喝彩,既圓滿譜寫今年中國巡演的最強終章,也奏響建團十五周年系列活動的序曲。
樂團在港演出,雖為巡演收官,但實則是本次巡演最早的“緣起”。早在2023年底,香港藝術節節目總監梁掌瑋便親赴北京,以實地了解樂團情況,並最終發出正式邀請,也成為樂團第三次組織中國巡演的最早緣起。藝術節行政總監余潔儀在談及此次合作時提到,“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雖然年輕,但組織和管理嚴謹、藝術深厚,精心詮釋古典作品的同時,亦對當代作品給予關注目光,這和香港藝術節的使命不謀而合”。正是受此理念共鳴感召,雙方經過多輪互動磋商,共同策劃出這套既富有哲思、也飽含難度的精彩曲目。
一週前便已售罄的票房,眾多國家和地區的觀眾,都是這場演出強大影響力和關注度的佐證。當晚現場,有從中國內地追到香港的“蛋交”樂迷,有香港管弦樂團的樂界同行,有香港知名的音樂評論人,還有從歐洲、澳洲等地前來考察節目的經紀公司、行內人士。一名來自台北的資深觀眾表示,近年經常聽説樂團的美譽但卻無緣現場感受,所以專門飛來香港觀看演出。演出後,他興奮地表示“樂團成立才十幾年,各聲部實力音色能如此均衡,真的太不容易了。”
迄今已走過半個多世紀的香港藝術節,既是中國和亞洲最負盛名的綜合性藝術節,更是全球頂尖藝術家、高水準觀眾、資深文藝人士的交流匯聚勝地。在樂團總經理任小瓏看來,香港之行“既是京港文化交流的成果,還是向國際同行互鑒、交流和展示的舞臺,也讓中國巡演擁有了國際影響力。”香港藝術節在其官方宣傳裏以“中國古典樂壇強大新勢力”來推介樂團,既飽含着藝術節對樂團的高度肯定,也堪稱給樂團做了響亮的國際廣告。
打磨藝術,推廣新作,藝術追求卓越精進無止境
此次巡演,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攜帶的曲目分量十足,求新而大膽。從瓦格納到李斯特膾炙人口的經典,到斯克裏亞賓鮮有上演的巨作《狂喜之詩》,到慧眼獨具挑選的姚晨當代作品《造園》,彼此間的文思有千絲萬縷之關聯,也在音色協調上有着悉心考量,從細膩之極的弱奏,到細緻入微的色彩,到超級震撼的音量,都帶給各地觀眾感到極大的滿足感,也在社交媒體上成為樂迷們的熱門話題。
包括北京的預演在內,這套重磅曲目短短十多天內,被精益求精反覆演奏了七遍,而樂團對作品的掌握和詮釋也在不斷精進。在樂團首席李喆看來,“世界級樂團的打造,離不開高品質巡演的重要角色”,“在對相同作品的反覆咀嚼打磨中,在對不同劇場聲效的快速適應中,樂團對音樂的理解、對合奏的默契不斷提升,才能鍛造出更強大的實力和自信。”正如音樂總監呂嘉所言,“通過高品質的巡演,不斷拉伸樂團在各方面的能力,不斷提升樂團的藝術建設水準,正是這些年樂團堅持高品質巡演最重要的初衷。”
多年來,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海內外巡演時,都不忘帶上精挑細選的中國當代作品。此次巡演,姚晨的《造園》也隨其他作品被演奏了七次。在親赴武漢和香港觀演後,七次演繹不斷精進讓他欣喜,反覆聆聽也讓他新感悟不斷,作品在各地得到的肯定、引發的探討更讓他感到欣慰。在樂團總經理任小瓏看來,以更強的時代擔當精神,努力推廣當代中國新作,是本土樂團應盡的責任,而巡演則是樂團踐行此信念的重要契機,所以“我們必須抓住機會,傳播好新時代中國交響好聲音,在更大的舞臺上講好中國故事。”
立足首都,聯通全國,促進音樂生活跨地區交流
作為國家大劇院的核心藝術力量,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始終以彰顯文化擔當、推動文藝繁榮為己任。此次巡演,樂團攜手頂配陣容,聯通南北六城,將國家大劇院的藝術品質、特色和風采奉獻給逾萬名觀眾,也讓各地觀眾隨着流動的音樂盛宴與首都文藝生活同頻共振。
在南京,已連續三次承接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江蘇大劇院,專門組織了同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工作人員的座談,就節目策劃和行銷展開深入交流。在成都,好幾支職業樂團的行政人員來到演出場地後臺,向樂團各崗位同行自報家門並熱情暢談專業問題。在廣州,小朋友、青少年和家長們帶着滿滿的求知欲參加了樂團兩位聲部首席的大師課並滿載而歸。在香港,不少專程飛來看演出的各地樂迷聚到一起,在演出後共同聚守在演員出口等着和樂團打招呼。
巡演之中,流動起來的不只是音樂,還有關於音樂生活方方面面的知識、經驗、看法的分享。樂團所到之處,既奉獻了高品質演出,也多層面推動着音樂生活的跨地區交流,這也是包括六地演出主辦方在內的眾多行內人士的共同看法。在參加巡演的樂團工作人員和演奏家看來,巡演對各地音樂生活交流産生了“多方式、多層面、多人群”的促進作用,凸顯出此次巡演在奉獻精彩演出之外更多的重要意義,也履行了國家文化平臺輻射帶動全國表演藝術發展的責任。
教育同行,滋養澆灌,精品公益活動六地全覆蓋
巡演期間,樂團共組織13場精品公益活動,實現了巡演六地全覆蓋,指揮家、獨奏家、樂團演奏家、樂團行政人員齊上手,舉辦了大師課、分享會、公開排練、公益演出等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惠及普通觀眾、專業學子、青少年及家長等各類人群,使這次巡演不光是“流動的音樂盛宴”,更成為“流動的知識盛宴”,反映出國家大劇院藝術家們對藝術教育普及工作非同尋常的重視和投入。
作為國家大劇院“藝術第一課”文明觀演禮儀普及活動的組成部分,樂團在首站廊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交流中心,就為當地中小學師生組織公開排練、演前導賞和公益演出,助力推動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途中,呂嘉、宋元明和張昊辰在內地五城都做了唱片簽售,與觀眾零距交流互動,聆聽真誠熱情的聲音;在南京、武漢、成都和廣州舉行公開排練,為觀眾展現藝術的精打細磨;在南京和廣州的聲樂大師班、弦樂大師班、名家分享會,為青少年音樂學子近距離指導點撥、答疑解惑;在香港,作曲家姚晨同樂團總經理任小瓏參加演前對話,分別從創作和管理的角度出發,分享了對中國音樂創作事業的看法;在成都,樂團還把“流動的音樂課堂”帶至鄉村幼兒園,為好奇的孩子們帶去沉浸式藝術啟蒙,搭建起藝術殿堂與鄉村教育的橋梁。
巡演收官,生日臨門,建團十五年活動溫馨啟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巡演圓滿收官之際,正是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15歲生日臨門的時刻。十五年前,正是在2010年3月30日,新生的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呱呱墜地開啟新生,並從此走過了快速成長和不斷精進的十五年。
3月29日,在香港藝術節閉幕演出的尾聲處,音樂總監呂嘉面對全場熱烈掌聲,先是帶領樂團加演瓦格納《羅恩格林》第一幕前奏曲,又在滿懷喜悅地分享了次日即樂團十五歲生日的消息後,指揮樂團演奏了特別改編的《生日快樂變奏曲》。青春蓬勃而又風趣詼諧的旋律,引來了全場觀眾最熱烈的歡呼聲和有節奏的掌聲呼應。
由此,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十五年系列活動也將正式拉開序幕。據悉,從3月到9月新樂季啟幕,樂團將精心策劃推出若干主題板塊,以一系列精彩演出、教育活動、人物故事、重要巡演、數字禮包、文創産品等,展現樂團十五年來的情懷堅守、藝術積澱和發展成果,併為樂迷和觀眾創造更多機會,使他們能從多角度近距離與樂團分享成長的喜悅。在巡演後接受採訪時,音樂總監呂嘉表示“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此次巡演,既是樂團十五年來成果、實力和面貌的展示,也是樂團邁向新的更遠大未來的啟程時刻。”?
國家大劇院戰略合作夥伴、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中國巡演合作夥伴北京金融街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已連續三年支援樂團國內巡演,雙方攜手共進,以金融之力弘揚文藝之美,用高水準文化活動賦能金融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