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也納愛樂樂團重磅亮相國家大劇院2024“醇·萃古典”
10月28日晚,享譽世界的維也納愛樂樂團在指揮大師安德里斯·尼爾森斯的執棒下登臺國家大劇院,為國家大劇院2024“醇·萃古典”演出版塊奉獻了重磅演出,也締造了北京古典音樂舞臺上堪稱“年度最受期待演出”之一的文化事件。
正如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創始人之一、作曲家和指揮家奧托·尼古拉曾留下名言:“最優秀的人才用最佳的方式演繹最好的作品”,成立於1842年的維也納愛樂樂團自成立起就以卓爾不群的藝術品質和獨立自主的運營機製成為備受行業內外尊崇的頂級古典音樂團體,在與勃拉姆斯、布魯克納、馬勒、理查·施特勞斯、富特文格勒、卡拉揚、伯恩斯坦、阿巴多等藝術大師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同時,樂團還憑藉面向全球轉播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和美泉宮夏夜音樂會收穫了持續而廣泛的公眾影響力。
音樂會當晚,拉脫維亞指揮大師安德里斯·尼爾森斯執棒維也納愛樂樂團首先奉獻了肖斯塔科維奇《降E大調第九號交響曲》,這部完成於1945年的作品既洋溢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勝利宣告結束後的喜悅靈動、積極樂觀,又因諧謔的口吻與人們對於自貝多芬之後“第九號交響曲”所慣有的厚重深刻、宏大肅穆的心理預期相偏離。自2015年起就以音樂總監的身份執棒波士頓交響樂團、陸續推出屢獲國際獎項的肖斯塔科維奇交響曲全集錄音的尼爾森斯,被公認為是當代詮釋肖斯塔科維奇音樂的權威藝術家之一,在他的從容引領下,維也納愛樂樂團各聲部藝術家精心勾勒出作品融合古典主義框架結構和二十世紀音樂語言的獨特美感,輕盈敏捷的弦樂、剔透戲謔的木管,靜謐沉思的廣板、從容渾然的加速,將作曲家筆下凝練簡約的筆觸和複雜多元的情感揮灑得淋漓盡致。
在音樂會的下半場,尼爾森斯與維也納愛樂樂團精湛演繹了捷克音樂大師德沃夏克《D小調第七號交響曲》。相較於作曲家膾炙人口的《E小調第九號交響曲<自新世界>》和充滿波西米亞田園風情的《G大調第八號交響曲》,《D小調第七號交響曲》的上演頻率並不算高,這部作品的誕生在極大程度上是受到德沃夏克的“伯樂”、德國音樂大師勃拉姆斯《F大調第三號交響曲》的 啟發,圍繞着肅穆而悲情的主題基調、以嚴謹而富於邏輯性的佈局展開——值得一提的是,德沃夏克1883年在維也納出席的勃拉姆斯作品首演音樂會,正是由維也納愛樂樂團擔綱演奏的。
在尼爾森斯與維也納愛樂樂團的細膩詮釋下,第一樂章主部主題的掙扎不安與副部主題的明媚愜意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二樂章平緩的整體氛圍中幾次激動的插部主題也賦予了音樂更為立體的面向;在最具民族樂派特點的第三樂章中,維也納愛樂樂團以無與倫比的默契配合完成了對重音節拍複雜切換的驚艷處理,將德沃夏克在《斯拉伕舞曲》等傑作中對舞蹈音樂內在韻律的鍾情完美復現;末樂章與第一樂章在結構上遙相呼應,沉鬱厚重與悠然悅耳的雙主題輪番登場、相互交織,維也納愛樂樂團的銅管聲部在曲終處吹響大調的恢弘齊奏,仿佛穿越烏雲的陽光,為作品畫上盪氣迴腸的句號。
在全場觀眾持續而熱烈的歡呼與掌聲中,尼爾森斯與維也納愛樂樂團返場加演了約瑟夫·施特勞斯《我的生活充滿愛與歡樂圓舞曲》與小約翰·施特勞斯《閒聊快速波爾卡》,以維也納愛樂樂團招牌式的、無與倫比的彈性速度處理,將最原汁原味的維也納舞曲傳遞給國家大劇院的聽眾。
當晚演出開始前,尼爾森斯與維也納愛樂樂團的音樂家們還為來自北京市金帆樂團的青少年們帶來了精彩的公開排練,藝術家們對作品的精益求精和細緻打磨,為每一位現場的青少年播撒下熱愛音樂的種子。
維也納愛樂樂團主席、小提琴演奏家丹尼爾·弗洛紹和樂團總經理、低音提琴演奏家邁克爾·布拉德勒還在國家大劇院接受了媒體群訪,兩位藝術家向媒體細緻介紹了此次將在大劇院兩晚演繹的四位作曲家與樂團發展歷程的緊密關係,對於中國古典音樂事業的飛速發展、青少年觀眾群體的顯著增加和各地劇院的創建與繁榮表示讚嘆和欣喜,談及對國家大劇院的記憶和感受,弗洛紹先生説“這座美輪美奐的建築讓我和每一位愛樂樂團的演奏家都充滿歸屬感,在這裡演奏音樂就像回家一樣。”
10月29日晚,“維也納之聲”還將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綻放,鋼琴演奏家葉菲姆·布朗夫曼將與尼爾森斯執棒的維也納愛樂樂團聯袂奉獻貝多芬《C小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今年迎來160周年誕辰的德奧晚期浪漫主義大師理查·施特勞斯的交響詩傑作《英雄生涯》也將震撼奏響。
國家大劇院2024“醇·萃古典”在10月17日至12月19日持續上演,14組藝術家、帶來23台古典音樂精品演出,壯美交響、繽紛獨奏、室內樂佳音輪番呈現,國家大劇院與北京藝術中心將共同見證當代古典樂壇的“頂配陣容”。在捷傑耶夫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小提琴演奏家雷諾·卡普松、小提琴演奏家洛倫茨·納斯圖裏卡-赫爾舒科維奇、尼爾森斯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先後精彩獻藝後,費城交響樂團、慕尼黑愛樂樂團、音樂永恒樂團也即將登臺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