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捷傑耶夫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登臺國家大劇院
一年一度的“醇·萃古典”是國家大劇院集結全球頂級音樂名家、大團的古典音樂盛會,也是每年最受古典樂迷期待的視聽盛宴。10月17日,指揮大師捷傑耶夫率領馬林斯基交響樂團登臺國家大劇院,以“豐盛”的作品、精湛的演奏,為2024“醇·萃古典”拉開帷幕。
演出開場,捷傑耶夫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加演了中國曲目《團結就是力量》,開場就將全場氛圍推到火熱。上半場,他們首先帶來了法國作曲家拉威爾、德彪西的作品,捷傑耶夫纖細的手指以及其鮮明個人特色的手指顫動,猶如指揮臺上的魔法師,完美地呈現了印象派夢幻般的細膩筆觸。《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中,作曲家拉威爾在保持古典主義時期五部迴旋的結構特徵的基礎上,將古典主義和印象主義兩種音樂風格進行糅合,全曲力度極弱,縹緲的和聲色彩令人沉醉;德彪西的交響素描《大海》中,樂隊聲部均衡,張力十足。以靈動微妙的色彩線條,生動地塑造了大海上浪濤洶湧、狂風暴雨的畫面。1947版的《彼得魯什卡》是在國內罕有機會聽到的版本,作品中變化莫測的復節奏、繁複的對位、各聲部高超炫技的演奏技術,展現了捷傑耶夫對樂隊極強的控制力和世界一流樂隊精湛的演奏技術,讓觀眾過足了癮。拉威爾的《波萊羅》是許多觀眾本場最為期待的作品,馬林斯基交響樂團的演奏風格豪邁、灑脫,充滿激情。上半場結束後,掌聲、歡呼聲幾乎掀翻音樂廳穹頂。
下半場,捷傑耶夫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帶來了規模宏大的肖斯塔科維奇《第四交響曲》。這部作品創作完成於1936年,在被塵封25年之後,於1961年由康得拉辛指揮莫斯科愛樂樂團首演。這部被稱為“悲劇作品”的《第四交響曲》是肖斯塔科維奇創造的巨大聚合體,充滿了激烈的情感衝突,荒誕的、悲劇性的表達,以一浪接一浪的方式言説。其中最為直白的表達在於作品的雙重尾聲:前者在C大調上陳述,似乎給音樂過程中的矛盾予以和解,後者卻用 C 小調的悲劇性收束來否定這種和解。也許,這就是作曲家彼時心境的一種外化。作品表達的不僅有肖斯塔科維奇在“狂飆” 時期陰霾天空下的悲情和無奈,也蘊含着對生活和存在的深刻反思。在演出前的採訪中,捷傑耶夫談及這部作品:“《第四交響曲》是肖斯塔科維奇在二戰前夕創作的,大家現在再聽這部作品,依然能夠感覺到那個年代緊張的、悲憫的氛圍。音樂無國界,音樂有強大的力量,當今世界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局勢非常緊張,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明白為什麼世界會變成這樣,世界的危險因素在不斷上升,這對下一代來説是很危險的。這個時候,音樂更應該發揮它的作用。音樂有敘事的功能,它記錄着歷史,傳達着一種普世的情感和價值觀,引發共鳴。音樂能團結人心,讓人更多地去反思戰爭,追尋和平,讓世界變得越來越穩定。”
18日,捷傑耶夫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將帶來另一套備受觀眾期待的曲目。作為馬林斯基劇院的音樂總監,捷傑耶夫堪稱當今俄羅斯芭蕾舞劇作品最權威的詮釋者。他演奏的柴科夫斯基、普羅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等俄國作曲家的作品,目前被公認為經典版本。10月18日的演出曲目,精選了頗受觀眾喜愛的芭蕾舞劇音樂選段、歌劇序曲等,這些作品有着豐富的畫面感,戲劇性十足。歌劇《唐豪瑟》序曲中的神話傳説,普羅科菲耶夫舞劇《灰姑娘》、柴科夫斯基《睡美人》的童話故事,裏姆斯基-科薩科夫《西班牙隨想曲》的吉普賽場景,以及普羅科菲耶夫《降B大調第5號交響曲》的戰爭凱歌……在這場音樂會中,捷傑耶夫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將以原汁原味的演奏,用音樂為觀眾講述一個個動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