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大劇院製作京劇《白蛇傳》“十一”迎首演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十周年,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戲曲學院回信四週年之際,10月1日至3日,國家大劇院製作京劇《白蛇傳》將迎首輪演出。該劇將以“尊古不復古,守正不守舊”的創排原則,邀請眾多實力主創精心打造,名家名角與京劇的青年力量聯袂,讓這出在京劇舞臺上深受廣大觀眾、戲迷喜愛的經典劇目煥發時代新貌。
9月11日,國家大劇院版《白蛇傳》召開新聞發佈會,國家大劇院副院長張堯與該劇藝術顧問葉少蘭,總導演楊小青,音樂總監尹曉東,藝術總監、主演李勝素,主演李宏圖、王艷等嘉賓出席,為媒體介紹了該劇的製作與演出亮點。
堅持“守正創新”
讓傳統經典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
詩情畫意的“游湖”,文武並現的“水鬥”,唱做俱重的“斷橋”……在京劇舞臺上,《白蛇傳》歷經眾多京劇大家先賢的傑出創造,成為一齣唱做並重、文武相濟的經典,深受廣大觀眾與戲迷的喜愛。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國家大劇院製作,與中國戲曲學院合作推出的京劇《白蛇傳》,以1952年劇作家田漢先生編劇的京劇《白蛇傳》為藍本,以中國戲曲學院經典演出版本為基礎,以白素貞與許仙愛情為主線,突出人性的真善美與大愛精神。通過煥發時代精神的創作,不僅能讓廣大戲迷在經典中回味無窮,也能夠吸引青年觀眾走進劇場,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整體藝術呈現上,國家大劇院版《白蛇傳》以“尊古不復古、守正不守舊”為原則,既繼承傳統又開拓創新。發佈會上,國家大劇院副院長張堯表示:“這一版《白蛇傳》將在尊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發揚新時代的創新精神,以‘愛’為本、以‘情’敘事、以‘技’表達,把戲曲美學風格和京劇表演特點融合為現代審美的表達,傳統戲曲與多媒體科技相結合,增強觀眾的視覺新體驗,不斷滿足當代觀眾日益增長的審美觀演需求,切實做到守正創新,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能,讓經典作品立得住、留得下、傳得開。”
戲曲美學融合現代審美
超強創作團隊聯袂打造視聽震撼新感受
此版《白蛇傳》特邀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葉少蘭先生擔任藝術顧問,於魁智、李勝素擔任藝術總監,集中了總導演楊小青,音樂總監尹曉東,視覺總監兼舞美、燈光設計蕭麗河,導演衣麟、朱振瑩,編舞張雪松,音樂設計和樂隊編配王嘯冰、田震子、於祥國、周雲婷,多媒體設計胡天驥,服裝設計阿寬,化粧造型設計胡亞莉,道具設計李繼勇,導演本撰稿錢斌斌,音樂編輯趙家福,音響音效設計赫文瑞等強大主創陣容,他們在舞美、音樂、多媒體、服裝等方面將帶給觀眾視聽震撼的新感受。
《白蛇傳》從民間故事到明清傳奇,再到田漢的京劇劇本,不同時代的創造折射出了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和價值觀念的變化。國家大劇院版《白蛇傳》注入了當代審美,在傳統經典的基礎上賦予時代新意。在情節線索與立意方面,該劇在以白素貞與許仙愛情為主線基礎上,繼續突出人性的真善美,全劇通過白素貞對“大愛”的不懈追求,循序漸進地感染了許仙、法海、南極仙翁和黎民百姓等。在敘事方面,對原作的部分情節進行了豐富,讓觀眾感受一個既熟悉又陌生、富有感染力的《白蛇傳》。在舞臺呈現方面,總導演楊小青攜手主創藝術家,遵循戲曲的寫意精神,以更為詩意的舞臺表達,為觀眾展開一幅唯美的江南畫卷。從春之游湖到夏之端陽,從秋之索夫到冬之斷橋,全劇在四季流轉中,跌宕起伏,感人肺腑,白素貞和許仙在“真愛”的保護下,歷經生生死死、真愛與動搖的追求歷程。全劇從舞臺設計到服裝設計,在遵循京劇傳統演劇規律的基礎上,融入科技、時尚元素,讓經典耳目一新。
國際大劇院版京劇《白蛇傳》保留了膾炙人口的經典唱段,又創新融入了主題音樂貫穿始終,並在畫面呈現和武戲編排方面有所創新。此版《白蛇傳》從“游湖”開始至“斷橋”為止,廣大觀眾不僅能聽到熟悉的“離卻了峨嵋到江南”“小青妹且慢舉龍泉寶劍”等經典唱段,同時,在原有唱段基礎上根據人物心理變化,加入了新穎的表達,以主題歌形式錶現這個美麗的愛情神話。同時,京劇傳統樂隊與數字樂隊的創新結合,進一步強化了該劇的藝術感染力。“盜草”“水鬥”等武戲場景,也將在傳統基礎上,以新穎的設計,讓天上、地下、水中“打”得渾然一體,更加絢麗多彩。
名家新秀同臺
共展戲曲藝術“薪火相傳”
演員陣容方面,國家大劇院版《白蛇傳》邀請了京劇名家李勝素、李宏圖、王艷、李艷艷等在劇中擔綱主演。屆時,他們將在不同的演出場次中與觀眾見面,傳神刻畫劇中人的愛恨與嗔癡。
此外,優秀青年京劇演員褚灃怡、郭鑄鋒以及中國戲曲學院的趙晶璇、衣麟、馮珞涵等師生們也將傾情出演。名家新秀同臺,共同展現戲曲藝術的“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