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大劇院原創話劇《鄧世昌》首輪演出啟幕
- 國家大劇院原創話劇《鄧世昌》首輪演出啟幕
“開足馬力,撞沉吉野!”4月27日晚,國家大劇院原創話劇《鄧世昌》迎來震撼首演,該劇主演王雷、張頁川、關棟天、李小萌、佘南南以及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隊演員以深情精湛的演技感動了現場觀眾。導演王筱頔、編劇李寶群、舞美設計季喬、燈光設計刑辛、服裝造型設計李銳丁、多媒體設計胡天驥、作曲於力等藝術家在舞臺上引領觀眾走近鄧世昌及眾多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震撼呈現甲午海戰中瀰漫的硝煙,頌揚了鄧世昌的報國之志、愛國之情和他英勇無畏的作戰精神,引發觀眾一同反思歷史,思考當下。
舞臺上,漫漫時光浸蝕過的致遠艦,銹跡斑斑,彈痕纍纍,呈現在觀眾面前。由王雷飾演的鄧世昌立於無邊深海的水波中,望著斑駁的戰艦,鄧世昌看到了年少的自己,這位志向遠大的少年,立志乘風破浪,劃向夢的彼岸。作為北洋大臣,由張頁川飾演的李鴻章的苦楚匯聚成了一個“忍”字,命令北洋水師保船制敵;關棟天扮演的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雖有壯志,面對朝廷卻也受着“窩囊氣”;李小萌飾演的水妹子在此劇中一展“唱功”,“月光光,照地堂……”一首廣東民歌飽含思念,感人至深;佘南南飾演的慈禧則在當晚為觀眾呈現出清政府的衰敗腐朽之氣。五位主演與劇中飾演其他重要角色及群演的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隊演員一道,用浩然之氣鑄就話劇《鄧世昌》,讓民族英雄的“一生赴此一戰,成浩然之氣,護佑中華”的形象閃耀舞臺之上,銘刻觀眾之心。
當晚,《鄧世昌》的舞臺上,舞美季喬利用矩陣式的“龍骨〞與平行的“透屏”交疊構成,承載了清王朝北洋水師的現實場景,又給予郵輪、宮殿、鄧家等場景的靈動轉換:前區的“透屏〞宛如一枚“楔子”,在散落的余輝中漸漸沉落於浩瀚的海洋,“致遠號”作為引子,象徵着亂世暌隔的歷史場景,在無邊深海光影中,生動地詮釋着包括北洋水師在內的清朝人物群像。由形體設計姚曉明為本劇全新編創的劍舞、作曲家於力為話劇《鄧世昌》原創的配樂也震撼動人。作曲於力在音樂設計上立足於《鄧世昌》在劇中表現出的強國寄望、家庭溫馨以及大清帝國腐朽衰敗等不同核心主題,使用管弦樂、民族樂器和電子樂等元素進行充分表現,使得劇中的音樂風格大氣磅礡,反覆出現的主旋律聲聲入耳,強化了劇情的情感深度與歷史感。
最終,炮聲四起,硝煙瀰漫,甲午中日海戰震撼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多媒體設計胡天驥利用近五百平的冰屏,將黃海海戰的炮彈、浪花、以及致遠飛速前進的畫面打造出“裸眼3D”的視效。伴着激昂的配樂,鄧世昌選擇“一生赴此一戰,成浩然之氣,護佑中華”,將當晚的演出引向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在五一國際勞動節即將來臨之際,國家大劇院通過“公益座”活動邀請50名西城醫保系統的優秀工作者參觀國家大劇院,觀看劇院西展廳的《戲韻丹青——國家大劇院戲曲油畫作品邀請展》,並觀看國家大劇院原創話劇《鄧世昌》演出,以致敬慰問行業勞動模範。
感謝西城區醫保局和公益座活動對我們的邀請,我們平時工作任務比較繁重,很少有機會能夠觀看話劇。《鄧世昌》這部愛國題材的話劇正當時,在舞臺上的生動呈現讓我們對書本中認識的鄧世昌形象更加深刻了,人物的精神更加立體了,他為了國家不斷奔走,為祖國奉獻自己,他的愛國精神是能夠應用在我們實際中的,讓我們知道無論是在什麼崗位上,我們都要為國家的利益而奮鬥,讓老百姓受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保處處長王茹表示。
很高興作為代表參加此次公益座觀演活動。《鄧世昌》這部話劇的舞臺呈現將科技與舞臺完美結合,讓我們有很強的沉浸感,十分震撼,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劇中的情景,特別是隨着水波涌動,我為他們的前途感到擔憂,這是舞臺的魅力把我深深地吸引到劇中。一百多年前的歷史在舞臺上生動地呈現,鄧世昌作為最基層的工作者,努力為國家分擔、奉獻,甚至犧牲自己,這對我們當下的工作者來説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不論我們做什麼崗位,我們都是勞動者,各行各業都需要我們貢獻自己的力量,讓老百姓通過我們的工作來收穫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北京市西城區平安醫院院長肖存利在看完《鄧世昌》之後説道。
據悉,話劇《鄧世昌》將持續上演至5月4日,將為觀眾帶來八場精彩生動的戲劇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