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音樂致敬威爾第誕辰210周年 歌劇《茶花女》再現北京舞臺
提到《茶花女》,或許你最先想到的是小仲馬的那部文學名著,音樂愛好者則會談論威爾第著名的歌劇,影迷朋友會讚美葛麗泰·嘉寶主演的電影,還有人則鍾情於話劇與芭蕾……古往今來,描繪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不勝枚舉,唯獨《茶花女》獲得了世界聲譽,亦在眾多藝術領域都享有不朽的藝術價值。
“茶花女”的流行熱潮
佔據中國史上的多個“史無前例”
19世紀末,《茶花女》(又名《巴黎茶花女遺事》)作為我國第一部翻譯引進的小説大肆風行於民間,在當時被人們稱為外國《紅樓夢》,就連魯迅、郭沫若、胡適都爭先搶購,想一睹其風采。如果説《巴黎茶花女遺事》掀起了當時外國小説在中國流行的熱潮,那麼我國最早的話劇團體春柳社表演的話劇《茶花女》,則標誌了中國現代話劇最初的萌芽。1907年,春柳社表演的話劇《茶花女》在東京公演,弘一法師李叔同男扮女裝一襲白衣登場,楚腰纖細,非常妖嬈,演技驚人,征服在場兩千余名觀眾。1956年,威爾第的歌劇《茶花女》作為中國引進的第一部外國古典歌劇首演於北京天橋劇場,男主角阿爾弗雷德由年僅27歲的歌唱家李光羲飾演。他與張權錄製的《飲酒歌》作為我國最早的《飲酒歌》版本,亦成為觀眾心中最為熟悉的經典旋律,流傳至今。除此之外,上世紀著名影星袁美雲、李麗華等都飾演過不同版本的“茶花女”角色,《茶花女》的經典劇情也不斷出現在不同導演,不同男女主角的影片中,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中國觀眾。
用音樂致敬威爾第誕辰210周年
新版服飾重現歐洲“美好時代”
世人總是為濃烈的愛和恨着迷?,《茶花女》的流行熱潮自誕生起一直延續至今,誰能想到這部經典之作的音樂是作曲家威爾第在短短6周時間內完成的呢!2010年,國家大劇院精心打造了歌劇《茶花女》,並在指揮大師洛林·馬澤爾執棒下首演面世,以上乘的藝術品質和精美的舞臺呈現收穫了業內外的好評。作為中國首位古典歌劇男一號,李光曦看後激動地説“我已看過世界各地眾多版本的歌劇《茶花女》,大劇院版《茶花女》即使與國外最經典的版本相比也毫不遜色。”
今年是威爾第誕辰210周年,亦是《茶花女》首演170周年,國家大劇院版《茶花女》作為“2023國家大劇院歌劇節”的閉幕演出,由國家大劇院歌劇演員隊、合唱團、樂團、全國總工會文工團共同出演,重磅亮相。本輪演出在服裝造型方面打破常規,捨棄原本1860年代的設計,着力聚焦於1900年,再現歐洲“美好年代”。並從繪畫大師喬萬尼·博蒂尼為此時期繪製的歐洲名媛肖像畫中提取靈感,藝術風格和整體呈現兼具古典的優雅與現代的時尚,帶給觀眾全新的視覺衝擊。
余隆+NCPAO首秀
指揮家余隆曾在2016年和2021年分別攜手中國愛樂樂團、上海交響樂團加盟大劇院《茶花女》演出,並對國家大劇院建立的完善歌劇製作體系讚不絕口。今(當)晚是他首度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合作,在余隆的麾下,樂團以專業的音樂技巧將故事的悲劇性內核呈現得更加淒美動人,為現場觀眾奉上了極具深度的音樂表現。
巴卡諾娃攜手石倚潔、廖昌永
新組合閃亮登場
女主角薇奧萊塔,堪稱歌劇史上最難駕馭的女高音角色之一,飾演茶花女的女高音歌唱家葉卡捷琳娜·巴卡諾娃表示:“在此之前,我曾兩度飾演過這個角色。人們常説扮演茶花女需要有三種音色和狀態,因為威爾第的這三幕劇是用不同的音域而寫,我認同這個觀點。在完成第一幕時,歌唱演員必須表現得靈動、輕盈、機敏,同時也需要有高亢的音域和技巧,還需要具備一些演員的表演能力。第二幕,尤其是第三幕,故事性更足,則是一種更純粹的表演。我認為,從開始的旅程到最後的死亡,茶花女作為一個女人,這個角色是在不斷成長的。而對於我來説,需要對自己角色所做的一切充滿信念感。我總是想做一個會唱歌的演員,而不是一個會演戲的歌者。”今(當)晚的演出,巴卡諾娃以強大的舞臺表現力掌控全場,兼具花腔、抒情與戲劇的嗓音生動地詮釋出“茶花女”細膩入微的心理變化。
石倚潔飾演的男主角阿爾弗雷德耿直純真,在茶花女舉行的酒宴中與眾人同唱《飲酒歌》,這是劇中最通俗、最膾炙人口的唱段,石倚潔的音色高亢華麗而富有激情,情緒熱烈真摯,與眾人配合默契,掀起全場第一個高潮。
曾數次出演父親阿芒的資深歌劇演員廖昌永對自己的要求依舊嚴格,他曾表示“每次登臺,都要把作品當成第一次演來研究,要保持‘新鮮度’”。臺上的他無論是氣息的運用、共鳴的控制,還是人物情緒起伏轉換都堪稱教科書式演繹。在正人君子、慈祥的長者與老謀深算、虛偽狡詐的父親面具中切換自如。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大劇院歌唱家金鄭建、關致京和青年歌劇演員張亞潔、梅傑、趙明、周與倩等亦在本場演出中貢獻了不俗的表現,為故事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重要作用。他們以專業紮實的唱功、一貫高水準且穩定的表演精心詮釋了劇中角色人物,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本輪演出將持續至8月13日。明晚(8月9日),國家大劇院歌唱家周曉琳、扣京、張揚等將與眾歌唱家再續這段淒美愛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