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歲月之鏡——馮遠中國畫作品展”在國家大劇院啟幕

10月27日下午,由中央文史研究館與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的“歲月之鏡——馮遠中國畫作品展”在國家大劇院藝術館(西廳)拉開帷幕。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建敏,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孫家正,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馬飚,文化部原黨組書記、部長蔡武,民政部原黨組書記、部長黃樹賢,中國文聯原黨組書記、副主席趙實,中國作協原黨組書記、副主席錢小芊,解放軍總參原副總長、上將熊光楷,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書記、主任鄒曉東,國家大劇院院長王寧及百餘位文化藝術界嘉賓出席開幕活動。
開幕式現場,馮遠先生向國家大劇院捐贈作品《群賢興會圖》,以此表達對國家大劇院的祝福和對劇院藝術品典藏事業的支援。
國家大劇院院長王寧表示,馮遠先生作為當代中國人物畫的傑出代表,數十年來,始終將畫筆聚焦於人民,將情感傾注於時代。“歲月之鏡”照見的,既是馮遠先生個人的藝術探索與心靈軌跡,更是我們共同走過的時代足跡與集體記憶。作為國家級綜合藝術展示平臺,國家大劇院始終致力於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提升公眾素養。我們期待觀眾通過這些作品,照見內心,引發對於生活、時代與傳承的思考。
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書記、主任鄒曉東表示,馮遠先生是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是當代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美術家、教育家,具有深厚的人文修養,對中西方歷史和藝術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馮遠先生的藝術創作紮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又不斷創新創造,以新時代文化發展的視角在國畫,特別是中國人物畫創作領域不斷深耕,有力推動中國人物畫的發展和創新。此次展覽展出的近200件作品,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內涵豐富,集中展示了他在藝術創作上的最新成果和探索精神,展現了當代中國畫的活力與生命力,顯現出新時代中國畫創作傳承與創新。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央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王鏞表示,馮遠是當代中國畫名家,特別擅長人物畫,同時他也是典型的學者型畫家。他的中國畫作品綜合了學院派素描寫實造型與中國畫工筆和寫意筆墨,創造出新時代個性化的筆墨造型語言。馮遠志在通過自己的創作為中華民族樹立精神豐碑,我相信,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時代,馮遠以他的學養、才情、雄心、魄力和勁毫健筆,一定能創作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的黃鍾大呂式震撼人心的力作。
藝術家馮遠在答謝詞中表示,此次展覽其嘗試以“歲月之鏡”的角度呈現作品,“歲月”既代表一段流淌的時間,也隱喻一種延展的空間關係。他通過畫筆為這個時代形形色色的人物留影。當觀眾面對這些畫作,仿佛在閱讀一部由人物譜寫的時代歷史——而這面“鏡像”,正是他想營造的一個時代情境。在他看來,從藝者的精神追求,是追尋中華文化——尤其是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新生的創新成果——並以一種嶄新的方式去表述。

馮遠作為一位在當代中國畫領域深具影響力的大家,始終致力於探索中國畫的現代化轉型,其藝術之路根植於深厚的傳統文脈,又洋溢着鮮明的時代精神。他精湛的造型能力、深厚的筆墨修養與宏闊的人文關懷,在其創作中熔鑄為一,形成雄渾中見精微、正大處寓深情的獨特藝術風格。此次展覽匯聚了馮遠先生數十載藝術生涯的菁華,通過“古都紀景”“浮生寫心”“先賢遺音”“天地有情”四個單元的近兩百件作品,集中體現出畫家的藝術追求。“古都紀景”以古今北京為畫卷,在時空交響中鉤沉古都文脈;“浮生寫心”捕捉華夏各族兒女的神韻,於質樸形象中書寫生命本真;“先賢遺音”對話往聖先賢,以筆墨為載體重現高逸的精神圖景;“天地有情”則寄情草木山川,在自然意象中叩問宇宙生機。四個篇章雖題材各異,卻共同構築了一個氣象萬千、融匯天人的藝術世界。縱觀馮遠先生跨越教育者、管理者等諸多領域的職業生涯,其藝術創作始終與公共文化事業互相滋養。而本次展覽,則是他在歷經多重社會角色之後,向藝術家本真身份的深情回歸與純粹表達。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2月8日,只需一張國家大劇院參觀票,即可步入展廳,體悟中國畫藝術在當代的深邃與寬廣,並在與藝術的對話中,照見自己心中的那片天地。

“歲月之鏡——馮遠中國畫作品展”在國家大劇院啟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