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工京作——北京燕京八絕非遺藝術精品特展
6月10日上午,由國家大劇院、北京燕京八絕博物館聯合主辦的“天工京作——北京燕京八絕非遺藝術精品特展”在大劇院藝術館東展覽廳舉行開幕儀式。北京燕京八絕博物館向國家大劇院捐贈金漆鑲嵌《八吉祥銀錠套盒》,國家大劇院院長王寧為北京燕京八絕協會會長、北京燕京八絕博物館館長柏群頒發捐贈證書。此外,原國家文化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趙少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國家文物局原黨組書記、局長劉玉珠;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長才大穎;北京市人大常委、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劉玉芳;北京市政協常委、市政協教文衛體委主任陳冬;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北京市政協教文衛體委副主任舒小峰;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爍;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王躍工;國家大劇院黨組副書記劉嵐;國家大劇院副院長張堯;中國商報社副總編輯、《中國收藏》雜誌社社長陳念,以及多位工美大師和傳承人代表共同出席了開幕儀式。
北京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化中心。在城市3000多年的漫長髮展進程中,逐漸形成了源遠流長的古都文化、豐富厚重的紅色文化、特色鮮明的京味文化和蓬勃興起的創新文化。北京地區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144個,“燕京八絕”亦位列其中。
“燕京八絕”包括金漆鑲嵌、花絲鑲嵌、景泰藍、牙雕、玉雕、雕漆、京繡、宮毯八種技藝,是在數百年都城的環境中,歷經各朝代官營工匠們的淬煉而集大成的皇家工藝,清王朝落幕後,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的工匠散落民間,逐漸在北京地區形成。“燕京八絕”充分汲取了各地、各民族民間手工技藝的精華,開創了中華傳統工藝新的高峰,並逐漸形成了“京作”特色的宮廷藝術。金漆鑲嵌的富麗堂皇、花絲鑲嵌的精緻華貴、景泰藍的斑斕奪目、牙雕的鬼斧神工、玉雕的溫潤細膩、雕漆的典雅大氣、京繡的雍容高貴和宮毯的端莊秀麗,皆以繁工珍材、奇技絕巧,體現出中國傳統手工技藝的博大精深和宮廷文化的獨特魅力。
作為國家文化平臺,國家大劇院努力打造綜合藝術展示平臺,始終致力於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策劃推出了“走近非物質文化遺産”系列展覽品牌。作為該系列展之一,本次“天工京作——北京燕京八絕非遺藝術精品特展”分為“燕京八絕”“古風遺韻”“匠心永承”三個板塊,集中展出了五十余位工藝美術大師及非遺傳承人百餘件燕京八絕藝術精品,通過多樣的藝術語言向觀眾展現非遺文化的百態之美,同時也傳遞着非遺傳承人凝結於其中的匠心神韻。
國家大劇院副書記劉嵐表示:“‘燕京八絕’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古都文化和京味文化的優秀代表。在新時代,傳承和發展好北京的非遺對於凸顯首都歷史文化價值,彰顯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文化意義。希望此次展覽能夠以另一種方式助力非遺的保護與傳承,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非遺、走近非遺、熱愛非遺。”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長才大穎表示:“本次展覽歷經一年多的精心籌劃,選擇在這樣一個富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美好寓意的日子,在具有當代標識性的文化打卡聖地國家大劇院,向社會公開亮相,用心極致,可謂融匯中西,承古爍今。工藝美術與音樂藝術不止停留在美好的作品構圖之中,而是走出作品,在實地場景中實現兩種藝術的相擁相融。”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殷秀雲表示:“本次展覽不僅為國內外觀眾提供了一次高水準、高品質文化盛宴,更為中國傳統藝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命與活力。作為一名雕漆技藝的傳承人,未來我將與所有從業者和非遺傳承人以及各界傳統文化愛好者一道,秉承‘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結合新的時代特色,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推動國粹藝術的弘揚和發展。
北京燕京八絕協會會長、北京燕京八絕博物館館長柏群在致辭中向多年來關心支援燕京八絕非遺事業發展的各級政府部門與社會各界表示感謝,他同時希望青年一代非遺傳承人以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為指引,做有思想、有情懷、有能力、有擔當、有作為的新時代傳承人,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紮實的奮鬥,回饋社會奉獻祖國。
展覽將持續至8月4日,觀眾憑大劇院參觀票即可進入展廳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