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驚蟄
二十四節氣之驚蟄 (視頻來源:首都之窗)
“驚蟄”是一年中的第三個節氣,指鑽到泥土裏越冬的小動物被雷震得甦醒,出來活動。舊時人們認為動物從蟄伏中醒來是被雷聲驚到了,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天氣變暖才是它們結束冬眠的真正原因。
驚蟄三候
一候桃始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曼妙的歲月,就這樣生發出希望。
二候倉庚鳴。黃鸝發出鳴啼,吟唱春暖花開的旋律,歌聲悅耳,一如往年旋律。
三候鷹化為鳩。雄鷹已振翅遠翔,身影消失在天際,沒有任何事情,能阻擋它們,赴那個遠方的約定。
驚蟄民俗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人們平時忌諱分梨吃,即把梨切成幾瓣分給幾個人吃。不過,驚蟄節氣要吃梨。因“梨”和“離”諧音,寓意跟害蟲分離,也寓意在氣候多變的春日,讓疾病離身體遠一點。驚蟄吃梨還有“離家創業”“努力榮祖”之意。
也有人説“梨”諧音“離”,驚蟄吃梨可讓蟲害遠離莊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另外,驚蟄時節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亦可能是吃梨這一習俗的由來。
在北京,驚蟄這天,老北京習俗講究吃“懶龍”。“懶龍”,又名“肉龍”。做法是把發面搟薄製成長片兒,放上和好的肉餡,然後卷成長條形,盤於籠屜中,蒸熟後切開,一家人分着吃。
據説,由於“懶龍”形似一條長蟲,驚蟄時正逢春蟲乍醒,故而有了驚蟄吃懶龍的習俗。有着“吃懶龍,除春懶”的寓意。
驚蟄養生
驚蟄過後萬物復蘇,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時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驚蟄時節萬物始生,人體陽氣生發,養生應順應這些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飲食
驚蟄時節飲食可以適當清淡一些,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如菠菜、蘆薈、芹菜、油菜、山藥、蓮子等。
防病
驚蟄到,“春雷響,萬物長”,這時候氣溫回升較快,春意漸濃,但仍然時不時有冷空氣南下,可能會出現“倒春寒”。穿衣應以捂為主,出行時還要注意及時增減衣物,保持室內通風,儘量避免過度飲酒和熬夜,預防感冒等疾病的發生。
春是個偉大的作曲家,它在靜謐中寫出了起伏,在獨行中寫出了交響。你聽,來自驚蟄的聲音,清晰明辨,卻又渾然無疆,就好像象徵着,新的美好,新的希望。
漫話驚蟄
驚蟄-蘇楊毓嬌
驚蟄-徐子星
驚蟄-灶王時代
驚蟄-朱宇童
24節氣書-楊曉波
驚蟄-曹鎮
驚蟄-黃方
驚蟄-金航通寶
驚蟄-牛壯
(漫畫由首都之窗與北京動漫游戲産業協會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