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內容生産賽道關鍵詞——動漫、音樂、游戲、話劇、短視頻、數字文化

日期:2023-01-09 10:58    來源:首都之窗

分享:
字號:        

  第六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已進入總決賽階段!由預選賽各分賽區和主題賽區推選的優勝項目入圍,按不同賽道進行最終評審,共同角逐第六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總決賽的桂冠!

  第六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總決賽評審設置文化創意項目賽道、文化內容生産賽道、文創産品開發賽道、文化IP創意賽道、創意設計服務賽道、原創劇本創作賽道等6個專業賽道和1個文化創客賽道。

  文化內容生産賽道

  包括影視劇、音樂等廣播影視節目及劇本;戲曲、歌舞、話劇、文藝演出、時裝秀等文藝創作與表演活動;動漫、游戲、短視頻、數字藏品、3D數字景觀等數字文化內容生産類創新性項目。

  強化創新對首都文化建設的驅動和賦能,推動首都文化建設各領域取得重大進展,使首都文化建設呈現整體推進、齊頭並進的良好態勢,各方面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催化整合式創新,加強智慧化運用,實現立體化呈現,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創意城市。營造崇尚創新、勇於創新的社會氛圍,推動文化創新活力持續迸發、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

  第6條

  發揮創新引領功能,持續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賽道負責人

賽道負責人

  向勇,北京大學管理學博士,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院首席專家,北京大學資訊技術高等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PI,澳門城市大學兼職教授,曾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英國康橋大學Judge商學院訪問學者,英國倫敦Metropolitan大學商學院訪問教授。兼任國家文化産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國家扶持動漫産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發展專項資金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海淀區創意産業協會諮詢專家委員會委員,南韓文化院顧問委員會文化産業組委員。

  先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學術月刊》《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中國行政管理》等報刊發表論文百餘篇,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攻關項目“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文化産業合作模式及共贏機制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國家廣電總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文化和旅游部委託項目等課題二十余項,主持地方文化産業發展規劃數十項。榮獲北京大學教學成果優秀獎、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團隊列三)、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電影《孟二冬》,聯合出品人)。先後入選北京大學十佳導師、北京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援計劃、“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計劃、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物人才計劃。

  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學文化産業院的向勇,第六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奮進新時代 創意贏未來”,作為本次大賽的評審專家,我主要參與了文化內容生産賽道的作品評審。

  Q:請簡單介紹下文化內容生産賽道的情況,並對賽道做整體評價。

  A:這個賽道包含的作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涵蓋了動畫、動漫、影視、音樂、非遺、時尚、數字藏品等多個門類。這些作品既有經典的表演藝術和視覺藝術,也有現代的影視藝術,還有新興的數字藝術。這個賽道的報名非常踴躍,徵集上來的作品數量也非常可觀。

  根據初評的情況來看,此次文化內容生産賽道的作品品質整體上非常高,大部分作品都立足了北京文化資源的獨特優勢,聚焦了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産、長城文化帶北京段、大運河文化帶北京段、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等北京的重點文化資源,緊密結合文化內容的創作規律和文化市場的消費規律,在內容生産當中特別凸顯內容作品的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和市場價值。這些作品很好地反映了北京文化內容生産機構、創意個體和創意團隊整體的內容創作水準和實力。

  Q:評審團隊希望在賽道中看到什麼樣的作品投稿,入圍作品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A:內容是文化創意的“靈魂”,我們評審團隊希望文化內容生産賽道的作品能夠在文化主題、形象設計、展覽展示、市場行銷、消費體驗等各個環節都體現出精心的策劃、內容的深刻、形式的新穎。我們希望這些文化內容作品富有深意,能從感官、情感和精神等不同層面打動人、感染人、吸引人。

  Q:聊一聊對賽道對應的文化産業未來的發展期待?

  A:文化産業的生産歸根到底是文化産業的繁榮,文化內容生産是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關鍵要素。守正才能創新,文化內容生産只有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對北京獨特寶貴的地方文化資源進行深入地理解,才能更好地實現創造性的創意活化和創新性的發展。文化內容生産要注重內容的真實性和細節性,要讓作品既來源於人民真實生活的日常感知,又高於人們的想像期待,能夠形塑人們面向未來的能力。文化內容作品要有意味的形式,要有鮮明的形象,要有典型的主題。在數字時代,數字技術對文化內容生産的創作主題、生産方式、傳播渠道和消費場景等各個方面正在産生重大的、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對文化內容生産更要注重精品化、場景化、品牌化的創意設計和內容生産。

  Q:“堅定文化強國”就是要弘揚中國精神,講好中國故事,在內容生産上,我們如何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最深層的文化基因,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提供創新動能?

  A: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不斷增進文化自信自強,要推動文化強國建設,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文化內容的生産就是要繼續弘揚中國文化基因、講好中國故事,不斷地提煉、展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我們的文化內容生産要為時代而歌、為人民而舞、為人類文明的新形態而秀。

  Q:“文化是北京的魂”,請您結合今年賽道徵集的作品,談一談近年來“北京製造”的“文化生産力”是如何助力首都文化中心建設升級和文化産業發展的?

  A:北京是全國文化中心,文化産業是北京的重要支柱型産業。近兩年來,北京的文化産業克服了疫情帶來的種種不利,不斷地開拓創新,推動文化與科技融合、文化與旅游融合、文化與商業融合,促進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實現了較快的增長,推出了像《覺醒年代》《長津湖》等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文化內容精品,開啟了新時代北京文化産業發展的新範式。相信通過此次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文化內容生産賽道的不斷培育,以北京文化內容生産能力提升為重心,加快文化內容生産能力建設,不斷推進首都文化內容生産體系的構建,讓文化內容生産真正成為北京文化産業發展的“最強大腦”,進一步彰顯文化創意的“北京製造”、首都文化生産力的獨特優勢,繼續發揮北京在新時代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進程中引領示範的歷史擔當。

  (第六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組委會供稿)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