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已進入總決賽階段!由預選賽各分賽區和主題賽區推選的優勝項目入圍,按不同賽道進行最終評審,共同角逐第六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總決賽的桂冠!
第六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總決賽評審設置文化創意項目賽道、文化內容生産賽道、文創産品開發賽道、文化IP創意賽道、創意設計服務賽道、原創劇本創作賽道等6個專業賽道和1個文化創客賽道。
創意設計服務賽道
包括展覽設計、平面設計、服裝設計、工業設計、消費空間設計、舞臺設計等各類專業設計服務項目。
代表國家形象、首都水準的優秀文化成果不斷涌現,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文化活動精彩紛呈,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不斷增強。
公共文化服務均衡充分發展,設施空間佈局更加合理,服務內容更加豐富,高品質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持續提高。
——《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
第9條
2025年目標
發揮北京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等“國字號”帶動作用,提升首都博物館、孔廟和國子監等市級博物館影響力,打造京報館、京華印書局、湖廣會館、臨汾會館等一批富有老城文化內涵的主題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等,佈局更多“小而美”的特色博物館。加強聯動策劃,精心開展豐富多彩的展覽展示活動,使老城成為一座處處散發着濃郁文化氣息的歷史文化博物館。
——《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
第39條
打造匯聚老城文化精髓的博物館群
賽道負責人
陳冬亮 研究員、北京國際設計周創始人、學術顧問、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特邀副會長、清華美院工業設計顧問、中央美術學院課程教授。
長期致力於設計研究實踐、産業推動和國際交流。組織實施北京市50個工業設計示範項目。創辦北京DRC工業設計創意産業基地、中國設計紅星獎、北京國際設計周和 “北京—內羅畢創意設計研究中心”。成功組織申報教科文組織北京“設計之都”。主編《中國設計産業發展報告》藍皮書和《設計民生與社會》等書刊。曾任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主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創意與可持續發展中心執行主任(法人)、中國設計紅星獎執行主席、教育部工業設計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科技部現代服務業領域總體專家組成員。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中國“十佳設計推動人物”、“中國設計貢獻獎”金質獎章、“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設計40人特別獎”。
Q:請簡單介紹下創意設計服務賽道的情況,並對賽道做整體評價。
A:“創意設計服務”賽道包括展覽設計、平面設計、服裝設計、工業設計、消費空間設計和舞臺設計6類專業設計服務項目。賽道共徵集了近200個作品,而且作品整體的水準高,令人振奮。
從徵集內容情況上看,作品注重綠色可持續高品質發展,有三個主要特點,一是設計支撐實體産業發展,既有“高精尖”産業的機器人、高端裝備等,也有與百姓衣食住行用、美好生活息息相關的産品設計;二是促進新消費,如新的新消費體驗空間、博物館等;三是數字化設計,如藝術數字化服務系統、虛擬服裝展示系統、虛擬社交平臺設計等。
Q:評審團隊希望在賽道中看到什麼樣的作品投稿,入圍作品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A:我們評審團隊在賽道中希望看到的作品首先應該具備文化價值,能夠正確的體現文化內涵和價值觀,主題鮮明,形態新穎,藝術性強,符合文創産品發展的方向。另外作為産業形態來講,也應該非常注重商業模式清晰,具有産品化可能性和産業化發展前景的市場價值。同時要注重社會的影響力,發揮示範引領帶動的作用,符合生態和可持續設計的原則,具備成為熱點産品、熱點現象的潛力,可以為行業及社會創造價值和機遇。
另外創意設計服務賽道應該有自身特性的考量。第一需要考量它的創意性,具有獨特、新穎的設計創新理念,屬於原創。在材料、技術和科技應用等方面有着創新的設計理念,有益於社會、科技、文化、經濟多元化創新發展。第二要考慮他的作品的完整性,正確運用設計語言,清晰表達作品的創作理念和藝術意境,作品完整。第三是技術可行性,將科技融入在設計中,選擇的技術具有可實施和可操作性,能夠在效率、功能、成本方面實現平衡。同時創意設計是基於對人的考量,所以團隊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團隊要有良好的經營和組織架構,核心成員具備專業背景經驗和資源優勢等等。
Q:聊一聊您對創意設計服務賽道對應的文化産業未來的發展期待?
A:現代設計是基於文化、藝術,並與行為學、經濟學、生態學、人機工程學、材料科學等現代學科相結合,逐步形成的以科學為基礎的獨立完整的專業學科,“科技文化融合”“整合創新”成為現代設計的顯著特性。創意設計服務賽道,應更加注重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着北京政治、文化、科技創新和國際交往中心的建設,以設計支撐實體産業,設計美好生活新産品、消費新空間、數字體驗新生活,在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和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中不缺位、有作為。
Q:作為北京文化産業最重要的門類之一,創意設計讓文化消費挖掘出更多的市場潛力,請談一談“設計服務”如何為“文化IP”講好故事,把高於産品本身的文化語言灌輸到産品中,最終觸動消費?
A:根據北京市統計局數據,2021年規模以上文化産業中,“創意設計服務”收入3925.3億元,僅次於“新聞資訊服務”,位居第二位,佔全産業的22.3%。
説到創意設計服務,怎麼去理解?創意是創新的思維、具有創造性的想法和構思,設計是實現創意的步驟、過程和方法,而服務則是為他人做事、發揮作用、産生效益。所以三個片語在一起,相互關聯,形成了産業鏈,如果創意是因,服務是果,設計則是連結因果的橋梁和紐帶,形成有機的整體。
簡單來説,“文化IP”就是一個智力“思想”,而“思想”無法被“消費”,人們消費的是“思想的表達”,是具體的“東西”,是設計為這些“文化IP”注入了設計語言,從而産生出各種各樣具體的形象、模型、産品和服務,供給大眾消費,“物以載道”就是這個道理。
Q:今年創意設計服務賽道充分發揮了“設計+”的無限可能,收穫很多“設計+科技”、“設計+博物館之城”等等豐富多彩的“跨界”作品,請具體介紹一下?
A:創意設計服務賽道的展覽設計、平面設計、服裝設計、工業設計、消費空間設計和舞臺設計,都有其自身文化與美學藝術結合的專業性特點,而“科技文化融合”“整合創新”則成為創意設計服務的共性,特別是在智慧化、網路化、數字化的今天,更為“設計+”提供了無限可能,豐富多彩的“跨界”、“出界”作品應運而生。如在博物館設計中,已經由過去平面設計、景觀設計,到今天博物館3D景觀設計、沉浸體驗,讓人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數字化給人們帶來的設計的無限的想像力,數字藏品不但豐富了作品本身,同時也形成了跨界的文創産品、旅游紀念品開發交流平臺。
(第六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組委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