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IP創意賽道關鍵詞——北京代表性公共文化IP

日期:2023-01-09 10:45    來源:首都之窗

分享:
字號:        

  第六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已進入總決賽階段!由預選賽各分賽區和主題賽區推選的優勝項目入圍,按不同賽道進行最終評審,共同角逐第六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總決賽的桂冠!

  第六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總決賽評審設置文化創意項目賽道、文化內容生産賽道、文創産品開發賽道、文化IP創意賽道、創意設計服務賽道、原創劇本創作賽道等6個專業賽道和1個文化創客賽道。

  文化IP創意賽道

  包括各類北京代表性公共文化IP,通過對北京文化IP的深入研究、梳理、重塑形成的能夠為公眾理解、接受和喜愛的形象化文化內容。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期,我們應當從建設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的首都、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國首都、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高度,增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文化、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歷史擔當,自覺肩負起推動全國文化發展的重任,更好地把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融入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全過程,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努力將北京建設成為首善之區、模範之地、創新之城,不斷朝着世界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脈標誌邁進。

  ——《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

  (2019年-2035年)》

  序言

  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守正創新,堅持首善標準,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緊緊圍繞“四個文化”基本格局和“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總體框架,充分發揮凝聚薈萃、輻射帶動、創新引領、傳播交流和服務保障的重要功能,全力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以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生動實踐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

  (2019年-2035年)》

  第1條

  指導思想

  培育海納百川、博採眾長、相容並包的文化氣象,吸收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引導各種文化要素集聚,推進融合創新,推出標誌性文化精品,使北京成為民族文化精華的展示地、各地優秀文化的薈萃地和先進文化潮流的引領地。

  ——《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

  (2019年-2035年)》

  第4條

  發揮凝聚薈萃功能,促進文化傳承發展

  全面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全國文化中心功能更加系統完善,文化建設對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力更加強勁,大國之都文化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成為彰顯文化自信與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歷史文化名城。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更加完善,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城市特色日益彰顯。

  ——《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

  (2019年-2035年)》

  第10條

  2035年目標

  賽道負責人

賽道負責人

  殷秩松,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創始副院長,現任中國文化産業協會鄉村文化創意分會秘書長,清華校友總會文創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清華校友三創大賽執行秘書長,景德鎮市浮梁鄉創學院院長,佛山市南海區西樵山書院執行院長,河南省文旅文創融合創新基地(洛陽)聯合秘書長,河南省鄉創賦能中心主任,澳門自強文創智庫副理事長,清芬創新(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從2008年起,一直致力於版權交易體系創新和文化金融服務創新,主持建設運營第一個國家級版權交易中心,主持建設運營全國首個文化金融中介服務平臺,推動國內第一支版權基金設立,推動國內第一個文化金融服務集團設立,率先提出打造新型版權流通環境——“版權雲”新模式,率先提出“版權資産管理運營”新方法,率先提出全新版權整合運營模式——“版權銀行”,率先提出“文化IP掛牌轉讓系統”新體系,率先提出一系列文化金融服務新産品。

  大家好,我是殷秩松,第六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 “奮進新時代 創意贏未來”。

  Q:請簡單介紹下文化IP創意賽道的情況,並對賽道做整體評價。

  A:經過各分賽區、主題賽區等預選賽階段的評審、推薦,文化IP創意賽道共計137個項目進入總決賽階段,包括IP原創性開發、博物館IP活化設計、IP運營平臺開發、北京公共IP的再創新、虛擬IP形象設計、IP主題餐廳、節日IP文創等等。

  本次文化IP創意大賽參賽作品類型多樣有趣,涉及到的IP元素十分豐富,比如二十四節氣、紅色文化、航空航太、博物館、長城、恭王府、兔爺、驢打滾、京劇等,兼具文化性、傳承性以及積極的社會價值,多數作品均具有較高的成熟度與市場潛力,落地開發的可能性很高。

  Q:評審團隊希望在賽道中看到什麼樣的作品投稿,入圍作品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A:我們評審團隊希望可以看到更多具有較為鮮明的文化性的作品,尤其是一些地方文化、非遺文化等等,融合文化特色,以文創賦能,用一種新的、美的、有趣的、潮流的IP創意,現代化表達這些傳統的應該傳承的文化內容,讓更多人可以了解並且喜愛。

  文化IP創意賽道入圍作品,選擇的文化內容具備一定的代表性、傳承性,並且有較高的IP審美設計,準確地表達出所結合的文化中的典型特徵,入圍作品在IP運營、市場開發等方面也有較為成熟的分析表達,有利於實現最終的落地開發。

  Q:聊一聊您對文化IP創意賽道對應的文化産業未來的發展期待?

  A:IP這個語匯在中國文創發展當中被賦予了全新的全面的中國特色意涵,它不僅僅是知識産權,更是融合了網際網路時代性的特徵,更具有悠久豐富的中國文化所能賦予的巨量資源池稟賦,因此已經成為文化産業發展和區域文創發展的“第一利器”,得到廣泛的共識和實踐。這其中,既要看到我們和全球在這個發展方向上實踐的差距,例如品牌化提升運作和世界觀級別IP建構能力等等,也要欣喜於國內普遍的自覺實踐中涌現的路徑多元化和場景全覆蓋所帶來的各種可能性。業內專家認為:現今,做IP授權的企業已經不用再去 啟發市場,這個市場已經能自發地提出非常多非常豐富的授權需求和運營方法了。

  Q:一個好的文化IP需要具備的什麼要素?想要成功打造一個IP,除了最初的創意,還需要籌備怎樣的“配套策略”?如何延長一個文化IP的熱度和生命周期?

  A:故事、角色、形象、世界觀、品牌化、傳播勢能(包含流量),這些都很重要。中國語境下的文化IP帶有強烈的中國特色,就是傳統文化,這些悠久豐富的文化資源給我們帶來優勢,也是所有中國人共同的精神底色,更容易創造“共情”,這也是我們做IP開發的“高起點”,所以做文化IP對於文化的研究不能流於表面和形式,當代年輕人已經具有了非常強的文化研判和審美能力,可以允許跳出框框表達但絕不允許粗糙和應付了事。第二點我覺得來源於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特性,整個社會已經是非常典型的圈層化、分眾化了,那麼我們的IP發展策略就不再是簡單地直接面向最大眾人群了,而應該首先面向一個特定族群和社群,先有穩定受眾的核心圈子,然後再尋求“出圈”,這樣這個IP才能夠持久,更具生命力。

  (第六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組委會供稿)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