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産品開發賽道關鍵詞——非遺老字號、文化附加值、旅游紀念品

日期:2023-01-09 10:36    來源:首都之窗

分享:
字號:        

  第六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已進入總決賽階段!由預選賽各分賽區和主題賽區推選的優勝項目入圍,按不同賽道進行最終評審,共同角逐第六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總決賽的桂冠!

  第六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總決賽評審設置文化創意項目賽道、文化內容生産賽道、文創産品開發賽道、文化IP創意賽道、創意設計服務賽道、原創劇本創作賽道等6個專業賽道和1個文化創客賽道。

  文創産品開發賽道

  包括通過創意設計、現代科技手段對文化資源、文化産品、老字號、非遺技藝等進行創作與提升,通過知識産權的開發與利用,具有較高文化附加值的文創産品、旅游紀念品及工藝産品等。

  以“一城三帶”為核心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取得重大進展,古都歷史文化風貌和獨特城市魅力充分彰顯,北京歷史文化這張金名片更加光彩奪目。

  ——《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

第9條

  2025年目標

  源遠流長的古都文化、豐富厚重的紅色文化、特色鮮明的京味文化、蓬勃興起的創新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首都的具體體現和生動實踐。

  ——《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

  第12條

  堅持“四個文化”基本格局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為根基,以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為抓手,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和文化産業發展引領區建設,奮力開創首都文化建設新局面。在“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結構中,發揮核心區和中心城區的承載作用,凸顯長安街沿線、中軸線文化資源豐富的優勢,抓好平原新城、生態涵養區及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建設,進一步優化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空間佈局。

  ——《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

  第13條

  堅持“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總體框架

  系統開展中軸線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精神價值和時代價值的研究,挖掘中軸線文化內涵。注重對文化遺産背後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闡釋,活化展示中軸線內涵,讓文物説話、讓歷史説話、讓文化説話。通過舉辦豐富的宣傳活動,吸引更多公眾走近中軸線,營造全民參與文化遺産保護的氛圍,使遺産更好地發揮引導社會、教育人民、啟迪思想、推動發展的作用,增強文化自信。

  ——《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

第33條

  展現中軸線歷史文化價值

  進一步發掘、整理、保護與傳承傳統地名、戲曲、音樂、書畫、服飾、技藝、醫藥、飲食、廟會等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加大非遺傳播的普及力度,讓非遺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

  ——《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第58條

  構建非遺保護傳承“北京樣本”

  賽道負責人

賽道負責人

  陳彥,小象智合董事長CEO,具有多年設計、包裝印刷、文化産業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曾任中國文化産業發展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文化發展出版社社長,漢儀字庫董事長,中國印刷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等職務。曾獲得中國出版政府獎“人物獎”和中國出版領軍人才的稱號,是中宣部的“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2015年開始創辦大家智合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小象智合”致力於通過設計與科技的結合,為消費者和品牌商提供從設計到包裝的一站式智慧服務平臺,提升中國産品品牌影響力,帶動包裝産業的創新升級。

  Q:請簡單介紹下文創産品開發賽道的情況,並對賽道做整體評價。

  A:文創産品開發賽道一共徵集到了171件參賽作品,既包括故宮、圓明園、恭王府、曹雪芹紀念館等傳統文化IP的文創産品,也有總台文創、菜百珠寶、九芝堂、凱叔講故事等品牌文創産品,還有非遺造紙、紡織、絲綢等非遺文創,同時我們還看到了許多優秀的紅色文化主題的文創産品涌現。這些作品的創作者既有知名的設計師,也有優秀的設計機構,我們非常欣喜地看到,賽道中有很多年輕人、學生作品的涌現,他們帶來了非常新鮮、富有創意的作品。

  從整體來看,文創産品開發賽道作品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這些作品都兼具了文化價值和實用價值,有非常多高品質作品的呈現。

  Q:評審團隊希望在賽道中看到什麼樣的作品投稿,入圍作品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A:首先,是對文化屬性的挖掘,無論是傳統文化還是品牌的商業文化,又或是人文主題的開發,怎樣將文創産品的文化價值和商業表現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維度。

  另外,我們評審團隊也很期待這些作品能夠與廣大人民的生活有比較密切的聯繫,在文化價值、美學價值之外的實用價值的挖掘和生活場景的結合下的開發,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維度,這也是文創産品能夠進入千家萬戶的重要基石。

  曲高和寡、就文化談文化是文創作品的一種表達,但文創衍生品的開發要和我們的生活、消費、日常生活場景有密切的連接,兼具美學、實用、功能和商業價值。

  Q:聊一聊您對文創産品開發賽道對應的文化産業未來的發展期待?

  A:文創産品開發是一個跨界融合的賽道,跨界的協作、跨界的共創、跨界的再設計是其發展的趨勢。這種跨界有幾個維度:有文化屬性和商業之間的跨界,也有文化和科技、製造、新型材料之間的跨界,還有創新的消費場景之間的跨界等等。這些都是未來文化産業可以發展的、有着無限可能的連接。

  Q:如何能讓文創産品成功“出圈”“破圈”,讓文創産品走上一條穩步發展的道路?您有什麼建議?

  A:文創産品的成功有幾個要素:

  首先,文創産品不是簡單的功能性産品,而是一種特殊的有文化附加價值的商品,因此我們在文化屬性、文化價值的挖掘上需要特別鮮明、突出的特色。

  其次,我們需要的是文創産品的實用性,這種實用性如何融入人們生活的場景,比如日常的用餐場景、出行場景、旅游場景等,基於不同的使用場景,把我們的作品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去,兼具文化和實用性功能下的産品開發,才有可能是更有生命力的,用創新的文創産品點亮我們的生活。

  另外,文化價值的傳播在商品化之後,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在這樣的載體之下如何將産品賣的更好?(這一問題)又要回到場景當中去,文化的消費需要有一定的氛圍,基於這種文化消費氛圍下的人群在哪?是在旅游的場景下?是對在地文化的挖掘?還是在節慶、有儀式感的生活場景下對消費可能性的挖掘?這些都是值得我們的創作者和生産者去思考和完善的。只有在文化屬性、實用屬性、消費人群匹配等幾個維度的結合下,才可能有一個更好的結果。

  因為文化價值的産品很多都帶着世界觀和價值觀,所以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下,包括碳中和相應的要求越來越高、包括消費者對這些方面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的這種情況下,我們在創作作品的時候也要引入更綠色、更環保、更低碳的産品方案,希望大家對此能有所關注。

  (第六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組委會供稿)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