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和文化遺産承載着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北京擁有大量等級高、類型全、影響力大的文化遺産。據統計,北京現有7處世界文化遺産,215座備案博物館,不可移動文物3840處,數量和品質在全球大都市中都排在前列,有利於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實的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形象。
今年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以下簡稱“遺産日”),國家文物局公佈的主題為“文物保護利用與文化自信自強”,反映了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推進文化自信、堅定民族自信自強深厚根基的豐富內涵。北京市以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工作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重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宣傳貫徹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策劃開展形式多樣的遺産日活動,以豐厚的歷史文化,滋養現代美好生活。
北京市主場活動舉辦
北京白塔寺始建於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寺內白塔由尼泊爾工藝家阿尼哥歷經八年設計建造而成,是元大都最重要的歷史遺跡之一。
今天上午,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北京市主場活動暨北京白塔文化周開幕式在北京市白塔寺管理處舉辦。活動由國家文物局、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指導,北京市文物局主辦。活動現場公佈了2023年度“北京最美文物守護人”宣傳推介結果,啟動了2023北京白塔文化周系列活動。該活動將持續至6月16日,包含開幕式、專題展覽、文化講座、公眾活動、文化市集、閉幕式六個版塊,設計了十余項豐富多彩的主題特色活動,多角度呈現中尼兩國豐富優秀的文化資源,共用中尼兩國歷史文化交流和遺産保護成果,促進中尼兩國人民的友好互親和文明互鑒。
“北京最美文物守護人”宣傳推介結果公佈
今年,北京市文物局聯合中國文物報社繼續開展了尋找“北京最美文物守護人”宣傳推介活動。經過推薦申報、專家評議推介等環節,最終確定10名(個)2023年度“北京最美文物守護人”,分別為: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處、香山革命紀念館文物徵集研究部、通州區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部4個團隊,西城區文物保護管理中心職員史可非,北京民俗博物館展覽陳列科、藏品研究科負責人呂鑫,海淀區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利用科科長朱玉京,北京房山雲居寺文物管理處文物保護科科長續曉玉,昌平區南口鎮市民活動中心主任張延坤,平谷區金海湖鎮人民政府將軍關長城保護員王保全6位個人。尋找“北京最美文物守護人”宣傳推介活動的成功舉辦,有效促進了北京市文物保護工作推介,吸引了更多公眾參與到文物保護工作中。
北京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管理聯盟正式成立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時提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産。”
北京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和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産數最多的城市,30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故宮、天壇、八達嶺長城、頤和園等眾多名勝古跡。為加強闡釋和展示世界文化遺産的突出普遍價值,促進提升世界文化遺産的保護管理水準,講好北京世界文化遺産故事,打造“世界遺産在北京”品牌。由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地區各世界文化遺産保護機構共同發起的北京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管理聯盟於遺産日前夕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正式成立。聯盟的成立,將進一步加強與世界遺産組織的聯繫,提高世界文化遺産的整體宣傳展示水準,加強北京地區各遺産地的研究能力,提升首都的國際交往能力。
全市主題活動遍地開花,文物保護氛圍濃厚
遺産日期間,北京地區各遺産管理機構、十六區及博物館等文博相關單位,圍繞自身資源特色,開展系列文化活動50多項,包括展覽、活動、講座及其他各類型宣傳活動,在全市範圍內營造走進遺産地、參與遺産日活動,參與遺産保護的濃厚氛圍,將文化觸角延伸至千家萬戶。
北京市天壇公園管理處推出“文物保護利用與文化自信自強——保護遺産傳文化·點亮天壇耀中軸”宣傳活動,通過佈置展板、發放宣傳折頁及現場講解等多種方式,展示天壇文化遺産保護成果、宣傳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産保護相關知識,同時,還將於線上推出“探秘祭天之路——中軸線與天壇”科普課程,為公眾普及天壇相關文化知識。
頤和園管理處開展“傳承古建營造技藝 弘揚彩畫燦爛文化”頤和園德和園線下主題活動,組織小學生參觀頤和園德和園“錦色——傳統建築彩畫技藝展”,從彩畫的構圖、紋飾、色彩、工藝、保護等方面講述色彩斑斕的木衣錦繡。
東城區融合線上線下推出系列文博主題活動。通過集章打卡、研學體驗等活動,展現東城區文博資源活力與價值內涵,增強全社會文物保護意識,推動文物保護利用成果人民共用。海淀區開展文物志願者授旗儀式、文物資源調查與現狀評估工作的啟動儀式和“尋跡三山五園”文物志願者挑戰賽等活動;圓明園管理處開展題為《文化遺産保護利用與公眾參與》的文化遺産保護學術講座,同時,還將開展第二屆圓明園講述人活動。此外,圓明園博物館開展“一日館員”主題社教活動,請中學生感受博物館員的一日工作,講述文物背後的歷史與故事,在沉浸式體驗中感知文明,寓教於樂。石景山區舉辦“呵護千古文明 賡續璀璨薪火”遺産日主題活動,通過博物館進校園形式,講述數字化文物、文物保護知識,同時,邀請大學生走進博物館,作為講解員志願者講述石景山,加深大學生群體對石景山文化的認識與理解;懷柔區於箭扣長城開展“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共建美好精神家園”主題活動,邀請公眾參觀長城修復實踐基地展覽,了解長城保護知識。
此外,北京市文物局系統多家單位都將陸續舉辦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如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都城肇始——紀念北京建都870周年考古成果展”、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古鐘紋飾印刷體驗活動、北京藝術博物館《萬壽寺與北京大運河》講座等為廣大公眾了解文化遺産提供了有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