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第七屆北京市文化創意大賽總決賽——創意設計服務賽道終評路演在北京通州“弘祥1979文化創意産業園”舉辦。25個優秀項目集聚一堂,碰撞思想、比拼創意,在舞臺上大放光彩。
路演開始前,第七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組委會辦公室主任、北京市文化産業促進中心主任裴小崴,第七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組委會工作專班副組長、北京歌華設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北京國際設計周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昱東代表大賽組委會,為創意設計服務賽道評審團隊頒發聘書。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特邀副會長陳冬亮作為創意設計服務賽道負責人,與高級編輯、光明日報光明網副總編輯高賽,北京科技大學智慧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覃京燕,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鄒鋒,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業設計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唐林濤,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帆,中關村工業設計産業協會副會長、北京君陽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白亮等專家組成評審團隊,遵循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從參賽項目作品的完整性、創意性、文化價值、市場價值、未來發展等方面進行專業評估並現場打分。
本次總決賽終評採取現場路演展示10分鐘,評委互動答辯5分鐘的形式進行。
《硅立方浸沒液冷電腦》、《靈動AI商品圖生成工具》、《孟龍無人麵館-後廚系統》、《圓明園與香山公園系列文創設計》、《農業用地的文創轉型與重塑——神秘農場》、《聯想天禧生態智慧生活體驗空間服務設計》等25個參賽項目代表依次進行演講,項目涉及醫療、教育、工業、服裝、平面設計、公共文化設施等領域,既有“高精尖”産業的機器人、高端裝備,如愛佑人文醫療和骨科手術機器人深耕高端醫療,全方位提升醫療服務品質,展現創意設計的溫度;也有與百姓衣食住行用、美好生活息息相關的産品設計,如智慧化無人麵館改善消費者用餐體驗、移動充電機器人提升新能源汽車充電的便捷性,體現了創意設計既服務於日常生活又有效提升生活品質的人文價值。眾多設計作品與文化、科技跨界融合,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有效結合了傳統文化元素與當代審美藝術,為評委和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充滿創意的新式美學盛宴。
整個互動答辯環節,專家評委從設計理念、創意主題、藝術應用、行銷模式、行業前景等方面進行提問並給出專業點評指導。
對於設計作品如何遴選創作對象,評委張帆建議參賽者:想做好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潮牌,要以傳統文化IP的系統研究作為設計基礎。不僅要從形象展現和現代潮流元素進行有機融合,更重要的是挖掘其文化內涵在當代的創新和價值。
針對創意設計的生産成本等問題,評委白亮提醒參賽者,充電樁作為國家新能源戰略基礎設施設備,未來覆蓋範圍會非常廣。參賽的這種無人移動式充電機器人前期投入生産成本非常高,包括充電放電系統和電池,如果市場佔有率不高的話,會有很大的風險。而且未來應用場景受制於交通法規和停車空位,這些都是需要提前考慮的問題。
對於如何提升設計産品的服務品質方面,評委覃京燕指出,智慧家居很難做的一點是甄別保護個人隱私與提供自主應急服務之間的矛盾。要做好環境感知和意識感知,不僅僅是硬體方面要品質到位,更重要的核心是軟體數據方面的處理和服務。
全部選手完成演講展示及互動答辯後,創意設計服務賽道負責人陳冬亮對本賽道終評路演進行點評:
創意設計服務賽道進入決賽路演的項目,“設計+人工智慧”特色顯著,涵蓋了不同領域,並在提高設計效率、個性化定制、産業助力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有四個主要特點:
一是基於生成式AI技術在設計行業及其他領域的應用,如面向工業品、文創、産品包裝、商業廣告行業的AIGC設計工具平臺等。
二是基於資源整合的網際網路定制化平臺設計項目,如應用於生活體驗空間、親子教育、農業+文旅、健康便民服務等。
三是設計助力“高精尖”産業項目,如機器人、資訊服務、醫療裝備等。
四是設計融合百姓生活,與百姓衣食住行用、美好生活息息相關的産品設計等。
當今科技快速發展,特別是大數據驅動+人工智慧,可以快速提高設計效率,讓創意有無限實現的可能性,這為文化産業發展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設計師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創意上,在更高的設計思維、設計導向上下功夫,依託科技平臺,讓創意和更多的IP在這個平臺上更高效的去運作。
新一代年輕人,消費理念和消費心態只求所用,不求所有。所以,設計師應該關注在共用經濟,共用商品的領域,這也符合迴圈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趨勢。
今天的參賽項目,不管是人工智慧還是大數據,都貫穿於創意設計之中。所謂科技成果轉化,實際上是讓科技走入生活,成為文化的一部分。設計要始終堅持與文化、科技融合,堅持在文化、科技方面不斷創新,這便是創意設計服務賽道設置的初衷。
12月7日至12月10日,原創劇本創作、新視聽內容創新、文化科技融合等三個賽道,也將陸續舉行終評路演。
12月7日 原創劇本創作賽道
12月8日 新視聽內容創新賽道
12月10日 文化科技融合賽道
第七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總決賽路演將全程線上直播,敬請鎖定直播間!
(第七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組委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