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分賽區暨2023“萬泉杯”海淀文化創意大賽決賽成功舉辦

日期:2023-12-11 16:47    來源:首都之窗

分享:
字號:        

  2023年12月4日,第七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海淀分賽區暨2023“萬泉杯”海淀文化創意大賽決賽在海淀區龍徽1910文化創意産業園藝術館隆重舉行。

  第七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以“奮進新時代 創意贏未來”為主題,大賽立足北京、服務津冀、面向全國,正建設成為挖掘文化創意領域優秀項目人才、推動文創産業快速發展的全國性、品牌性賽事和服務平臺,助推北京市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助力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第七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海淀分賽區暨2023“萬泉杯”海淀文化創意大賽是在北京市文化産業促進中心和中共北京市海淀區委宣傳部的指導下,由北京市海淀區文化發展促進中心主辦。大賽前期分四個賽道進行,分別是文化科技與創新創業賽道、創意設計與文旅融合賽道、數字內容與新媒體傳播賽道、原創劇本與舞臺創作賽道,四大賽道共徵集到696份報名材料。

  參賽項目中,既有大中型企業,也有小微初創企業和學生團隊。根據參賽主體的不同,決賽分“海招牌”組和“海雛燕”組進行路演PK。其中,“海招牌”組由一眾優秀企業組成,各參賽企業通過創意産品和創新設計,展現出較高的創新創意水準,展示了其獨特的品牌和文化魅力。與此同時,由個人和學生團隊組成的“海雛燕”組的項目也創意十足,讓人耳目一新。

專家組合影

  專家組合影

  群英薈萃,萬川奔流而歸海

  通過層層選拔,共有44個項目入圍第七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海淀分賽區決賽,其中“海招牌組”項目20個,“海雛燕”組項目24個。大賽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文化産業研究院院長向勇,北大資訊技術高等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文化數字資産研究室主任鄧麗麗分別擔任海招牌組、海雛燕組專家組長。

  中央美術學院圓明園研究中心主任、建築學院史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吳曉敏,文藝評論家、中科院自動化所元宇宙文明創新應用中心首席元宇宙架構師、中國文化報周刊部前主任楊曉華,北京設計學會副秘書長邱冀重,騰訊社會研究中心秘書長張玉玲,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暨創業大賽執行副總經理喬丹,北京銀行前門文創支行行長孫淑霞,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獎、第9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編劇獎獲獎編劇游曉穎,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産業管理學院副研究員、文化産業管理系副主任陳嫻穎,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中國民俗學會副秘書長唐璐璐作為決賽的評審專家出席。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文化産業研究院院長向勇作為專家組組長,對本次比賽做出高度評價,他提到,本屆海淀區文創大賽的絕大部分參賽作品,體現了文化與科技融合、文化傳承與産業創新的強烈的時代特色,尤其是人工智慧助力文字、圖像、視聽等數字文化創意的新興領域,涌現出不少産品型和平臺型的創新項目。另外,向勇教授還特意提到,本屆海淀文創大賽特別符合“海淀氣質”,而這“海淀氣質”又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闡釋,即人文的深度、科技的力度、商業的熱度。以人文的深度來展現歷史的風韻;以科技的力度來彰顯時代的風範;以商業的熱度引領市場風采。

  同時,為了營造更加公平、公開、公正的比賽氛圍,決賽還邀請了北京市文化創意大賽賽事督導員,對比賽過程進行全程監督。

  決賽現場精彩紛呈,經過激烈角逐,大賽最終評出38個獎項。(獲獎名單附後)

  在頒獎典禮上,北京市海淀區文化發展促進中心主任曹勁松代表主辦方致辭,曹勁松主任總結了本次大賽呈現出的三個特點,第一,參賽企業項目緊扣國家發展戰略;第二,參賽企業項目緊扣海淀文化産業的發展潮流; 第三,參賽項目充分體現文化産業中文化是産業的靈魂。

  第七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海淀分賽區暨2023“萬泉杯”海淀文化創意大賽決賽獲獎名單:

  海招牌組 一等獎

  ◆ 創造這個星球上的每一個 AI Being(北京紅棉小冰科技有限公司)

  海招牌組 二等獎

  ◆ 口袋方舟研發及産業化項目(北京展心展力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 AIGC 3D引擎LayaAir3.0(北京藍亞盒子科技有限公司)

  海招牌組 三等獎

  ◆ 空中成像-讓科幻變成現實(東超全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三體沉浸式藝術展(北京花小生網路科技有限公司)

  ◆ 爻圖ARTO3.0 AR世界編輯器(北京悉見科技有限公司)

  海雛燕組 一等獎

  ◆ 原創劇本《中國李莊》(楊夢媛)

  海雛燕組 二等獎

  ◆ 《三山五園傳統體育文化創意發展新鏈條——頤木體育》(常璐佳頤木社團隊)

  ◆ 恒弈智盾模組化智慧極限運動護具(劉英健/恒弈智盾團隊)

  海雛燕組 三等獎

  ◆ 圓明園與香山公園文創設計(中央美術學院師歌學生團隊)

  ◆ 原創劇本《伯鴻先生》(劉晗)

  ◆ 青出圜祈 · 茶具套裝(陳朋)

  “設計海淀”一等獎

  ◆ 山與鳥——鳳凰嶺游客中心(丁絲雨)

  “設計海淀”二等獎

  ◆ 鳳凰嶺游客中心空間佈局(韓子瑤)

  ◆ 貝家花園閱讀空間(趙明卓/李鵬飛)

  “設計海淀”三等獎

  ◆ 鳳凰嶺.司木集(西安司木文旅有限公司)

  ◆ 貝家花園酒窖設計(意創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貝家花園導覽系統(胡振華)

  最具投資價值獎

  ◆ 蔚領實時雲渲染一站式協同解決方案(北京蔚領時代科技有限公司)

  最具發展潛力獎

  ◆ 數字人直播系統:賽博演猿Cybactor(北京聚力維度科技有限公司-下一代虛擬製作)

  最佳傳播價值獎

  ◆ 原創劇本《小狗帥帥》(馮海濤)

  最具概念創意獎

  ◆ 原創劇本《粉色煙火》(李忠欽)

  優秀組織獎

  ◆ 海淀區文化創意産業協會

  ◆ 西山創新設計聯合會

  ◆ 北京大學民族音樂與音樂劇研究中心

  ◆ 華燦工場(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最佳支援單位獎

  ◆ 中關村軟體園

  ◆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

  ◆ 中印科院科技文化園

  ◆ 768創意産業園

  ◆ 海淀文教産業園

  ◆ 國際傳播科技文化園

  ◆ 北京創客小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 中關村新階層人才創新中心

  ◆ Inno. EcoS Lab 泰利驛站

  ◆ 龍徽1910文化創意産業園

  ◆ 北京培黎職業學院

  優秀獎

  ◆ 基於文化大數據建設的智慧視覺設計平臺(北京牡丹電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箋譜雅集——箋譜主題系列文創開發(北京粲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 Filmaction(北京瀚皓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 小哆智慧Smart human AIGC 數字人創作平臺(小哆智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AI虛擬人場景應用解決方案(北京元境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 星原傳奇創意設計與文旅融合(北京星原傳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 文可AI編創平臺(北京數字躍動科技有限公司)

  ◆ 天安門文創平臺孵化項目(北京安德文化發展公司)

  ◆ 靈境智元SCRIPT視覺工業化解決方案(北京靈境智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AIAR智慧研學平臺-光團兒游伴(北京中科視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 如此奇幻夜-龍徽1910光影科技藝術節(納維光科(北京)技術有限公司)

  ◆ KOOK游戲語音溝通工具(北京逍遙一下技術有限公司)

  ◆ 原創劇本《金剛不壞》(楊森)

  ◆ 原創劇本《百里奚》(申寅葵)

  ◆ 《圓跡》(劉姝璘團隊)

  ◆ 《星未滅,火未歇》(張馨予)

  ◆ 大展宏兔文創設計(呂粲粲、徐可)

  ◆ 《畫中游》(徐冉團隊)

  ◆ 原創劇本《玩具店之夜》(常艷玲)

  ◆ 《靜謐與喧囂》(孫雅丹團隊)

  ◆ 原創劇本《在河之洲》(田欣)

  ◆ 《頤韻》(曹振暉團隊)

  ◆ 《終唯余嘆息-圓明園》(李子馨、應盛赫團隊)

  ◆ 《山記》(畢婧婧)

  ◆ 《焚》(黃繼萱團隊)

  ◆ 原創劇本《內聯升傳奇》(姜鐵軍)

  ◆ 《誰非過客·花是主人·游圓明園》(賀譽輝)

  ◆ 原創劇本《塵世紅雲》(徐慧穎)

  ◆ 貝家花園咖啡廳風格方案(藍調良造(北京)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 設計海淀:貝家花園品牌設計(浮圖視覺劉漢卿)

  ◆ 貝家花園導視系統設計(靳黎瑩)

  ◆ 鳳凰嶺游客中心結構(韓霄鵬)

  ◆ 陽臺山景區咖啡廳(李恩艷)

  ◆ 貝家花園系列定制産品(呂一凡)

  ◆ 貝家花園文旅項目宣推策劃(培黎藝傳融媒體實訓室)

  創如泉涌,文化科技雙驅動

  本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海淀分賽區的參賽項目,展現出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進一步融合發展,大賽中AIGC、人工智慧、元宇宙、增強現實(AR)等文化科技項目創新突破,激活産業創新動能,文化科技“雙輪驅動”能夠為促進文化消費、帶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創新起到積極作用。此外,非遺項目和文旅項目也為大賽增添了獨特的魅力,在深度挖掘中國歷史文化資源的基礎上,通過創新升級、數字化轉化、結合現代設計理念等方式,在保留原有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升級,結合教育研學、旅游體驗等,走出了一條非遺文化傳承的創新之路。

  在決賽現場成果展上,科技展品琳瑯滿目,數字內容豐富多彩,還有專為海淀文旅景區創作的“設計海淀”主題專區更是吸引了眾人目光。原創劇本賽道更是將舞臺搬進路演大廳,由北大劇社的同學為來賓現場表演了原創劇本節選《月亮田後有片林》,給觀眾呈上一頓“有聲有色”的文學藝術大餐。

  眾所矚目,海淀文化發新芽

  本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海淀分賽區從啟動以來,得到了各文創園區、高校、孵化器和媒體方面的大力支援。

  中關村軟體園、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中印科院科技文化園、768創意産業園、海淀文教産業園、國際傳播科技文化園、北京創客小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中關村新階層人才創新中心、Inno. EcoS Lab 泰利驛站都給予大賽深度的關注,並幫助大賽進行了深度的推廣,大賽同時也得到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人民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北京培黎職業學院等高校的支援,並有大量學生團隊報名。未來海淀文創將持續關注各參賽團隊,為其發展給予更多機遇。

  矚目之處必有新生,海淀文創正是春時,第七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海淀分賽區為隆冬時節帶來融融暖意,本次大賽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參賽選手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也為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通過本次大賽文化與科技的融合、傳統與創新的碰撞,希望能進一步激發了海淀青年對文化創意産業的興趣與創業熱情。

  (第七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組委會供稿)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