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設計馬拉松完美收官

日期:2023-11-01 17:09    來源:首都之窗

分享:
字號:        

2023設計馬拉松完美收官

  一、數據!設計馬拉松數據集合

  15天集結,46個國家或地區208所高校,6w觀看量,700+位工作坊報名學員,一起成為先進設計業務的領導者!

  作為第七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的主題賽區之一,2023年設計馬拉松的主題是“先進的設計業務”。在AIGC時代成為設計業務領導者,最重要的能力有兩項:第一,具備業務思維視。只有深入了解客戶需求和市場趨勢,提升業務思維視角,才能把握行業機遇,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第二,具備有效設計表達能力。加強設計能力、管控設計全流程、探索新的設計表達方式,不斷提升效率,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從而成為AIGC時代的設計業務領導者。

  今年工作坊集結了46個國家或地區的208所高校,共有報名學員700餘人、導師56人,産出91個具有商業價值的設計方案。今年工作坊課題聚焦全球重大發展議題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尤以15分鐘生活圈、“一帶一路”、藝術鄉建、銀發設計等課題的社會意義和價值為工作重點。其中,15分鐘生活圈設計旨在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質,將生活圈縮小到15分鐘出行範圍內,為人們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城市生活;“一帶一路”服務設計旨在為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藝術鄉建設計旨在振興鄉村文化和經濟發展,為農村地區帶來更多的文化和藝術氛圍;銀發設計旨在研究老年人生活,為老年人提供更加貼心、舒適的居家生活方式。此外,本次工作坊課題和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産傳承與創新大賽時尚板塊合作,開啟一場基於文化遺産與時尚潮流的雙向對話,為北京中軸線申遺的服裝、服飾品牌設計植入古老文明精髓,彰顯傳統與現代、物質與精神等核心元素之間的有機融合。

  工作坊開始前的線上直播間也備受關注,邀請到16位北京服裝學院校友分享他們在設計教育、就業創業、學習深造、職場倫理等方面的經驗,併為觀眾解答疑惑,形成60000餘人次的總觀看量與社會影響力。

  二、設計馬拉松順利開幕

  9月16日,第八屆設計馬拉松開幕式在北京服裝學院圓滿舉辦。開幕式由設計馬拉松發起人、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丁肇辰教授主持。北京設計學會創始人宋慰祖、北京服裝學院院長賈榮林分別以視頻形式,向此次設計馬拉松的開幕表示祝賀。北京服裝學院黨委副書記倪賽力發表致辭,感謝組織者為未來設計教育發展貢獻力量。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前副主任張曉明祝願學員們能夠在本次具有創造性、實踐性和協作性的國際設計師共創環境中,完成優秀作品。工作坊導師代表Hanny Wijaya、學員代表王家軒分別發言。開幕式還通過線上方式進行了直播,全球選手線上觀看。

  三、即興直播圓滿收官

  今年線上導師圓桌邀請了設計行業前輩,他們分享在設計教育、就業創業、學習深造以及職場倫理方面的寶貴經驗。通過深入討論科研、創業和就業三個不同方向,希望能夠幫助廣大觀眾更好地了解不同的設計人生路徑,並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規劃。

  四、線上線下工作坊精彩産出

  自2016年開始至今,設計馬拉松已集結十多個國家百所高校共同參與,超過千名青年設計學員積極參與。工作坊平臺為各類文化、藝術等相關項目的實踐與共建提供了有力推動,促進了産業與學術之間的共贏,同時為企業和機構解決了棘手的設計問題。設計馬拉松有着非常特殊的屬性。首先,擁有較長的時間安排和更高的工作要求,確保學員們能産出更完整的成果;此外,具有明確競賽性質,招生初期進行篩選,確保組內學員之間的專業能力較為平均;最後,工作坊的導師和學員來自國內外不同院校,這種跨文化語境讓他們能夠相互認識,共同探索新技能,並融入國際化學習環境,為學員們帶來獨特的學習體驗。

  今年工作坊産出涵蓋了多達20種不同産出類型,其中包含:音樂可視化設計、定格動畫設計、戰略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數字時尚産品、環境設計、服務設計等。下面讓我們看看進入路演的優秀作品。

  評審大獎

  北京中軸線文化工作坊

  Beijing Central Axis Fashion Workshop Group

  課題:圍繞中軸線眼鏡的一切

  學員所屬院校:北京服裝學院、江南大學、魯迅美術學院

  導師所屬院校:北京服裝學院、企業導師

  課題説明:

  北京服裝學院時尚中軸線導師團隊賦能深圳眼鏡設計大賽,與龍崗眼鏡設計師李照教與許江濤老師共同合作助力北京中軸線申遺。

  眼鏡,過去為皇帝的"看"服務,現在為人民的"看"服務。當眼鏡成為胸針,便可以成為身份象徵的勳章,是皇權、是風尚、是研究者還是創造者,它們都順延着中軸線展開,穿越時間感受圍繞着中軸線獨屬於他們的故事。課題有四副眼鏡設計,其中《匠人的勳章》利用工匠們手中的工具製造了一副全新的眼鏡,與清朝宮廷的眼鏡相配合煥發出新的生命;《蝶鏡視界》提取清代上流社會流行的紋樣,將蝴蝶紋符號化,弱化眼鏡佩戴功能突出配飾功能;《同窗》選擇故宮日晷以及古代窗欞紋樣作為主要元素,強化了眼鏡的文化內涵和實用性;《雲螭明鏡》則通過強化明鏡概念,表達人們對事物清明、追求真理的嚮往。

  藝術鄉建工作坊

  Artistic Rural Construction Workshop Group

  課題:設計賦能·深藍藝術節

  學員所屬院校:魯迅美術學院

  導師所屬院校:魯迅美術學院、南開大學、中原大學

  課題説明:

  魯迅美術學院中英數字媒體(數字媒體)藝術學院與設計馬拉松以“藝術村長”服務設計助力鄉村振興為切入點的深度合作。

  課題以大連市金州區城山子村為主體,城山子村擁有獨特的鯨尾形狀的島嶼和喀斯特地貌,用礁石為主要視覺元素融合海洋與自然打造深藍藝術節,藝術節將藝術與環保、鄉村振興緊密交融,是自然和藝術的盛大展示,也是鼓勵行動、共同守護珍貴自然資源的平臺。藝術節搭建多樣的藝術形式,通過藝術村長(人才)規劃和共同創作設計藝術活動、作品、參與搭建藝術賦能的平臺,營造海岸藝術社區。解決原有村落的知名度低與經濟效益低的情況。通過人才賦能、藝術介入、發掘在地資源形成人才與關注度回流和形成特色産業。

  通過深藍藝術節,展示藝術的力量,發掘每個人在推動鄉村振興和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銀發設計工作坊

  Silver Hair Design Workshop Group

  課題:智韻牽心——增強代際互動的老年人智慧樂器設計

  學員所屬院校: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江南大學、武漢理工大學

  導師所屬院校: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印刷學院

  課題説明:

  為老年人設計的桌面智慧鋼琴産品,旨在滿足老年人學習樂器的需求和與晚輩交流的願望。産品融合了實體鋼琴和遠端APP,提供了鋼琴技能訓練、代際互動和情緒磁帶三個核心功能。老年人可以通過鋼琴實體的燈光指示和螢幕簡譜學習樂譜,而晚輩則可以通過APP接收老人的練習情況並提供情感互動反饋,同時選擇想聽的音樂傳輸到老人的樂器上或通過APP虛擬鋼琴與老人進行合奏。希望這個産品可以為老年人和晚輩之間建立一種新的交流方式,以樂器為媒介,創造獨特的家庭記憶。

  影像動畫工作坊

  Film and Animation Workshop Group

  課題:皮影戲《宏村·阿菊》

  學員所屬院校:北京服裝學院

  導師所屬院校:天津美術學院、北京服裝學院

  課題説明:

  此作品講述了黃山宏村阿菊的故事。阿菊在結婚以後遭遇了強盜洗劫,她帶領其他婦女與強盜抗爭,並最終打敗了他們。作品採用了皮影戲的方式展現,具有戲劇性和徽派風格的獨特魅力。通過數字化傳承非遺的方式,拉近了非遺與當代群眾之間的距離,讓人們可以深刻感受到徽州女性的抗爭精神和女性獨立的風貌。

  15分鐘生活圈工作坊

  15 Minutes Circle of Life Workshop Group

  課題:快來看看我——兒童友好理念下的歷史文化街區景觀服務性設計

  學員所屬院校:南京資訊工程大學、中南大學、中原工學院

  導師所屬院校:南京資訊工程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審計大學、企業導師

  課題説明:

  “快來看看我”是一項兒童友好街道在地性設計,以南京梅園新村歷史文化街區為背景,旨在解決該區域存在的大量兒童交通出行問題。該區域是南京民國時期居住區的典型代表,包含5條歷史街巷和三所中小學。項目結合了景觀環境、視覺表現和數字媒體等技術,針對問題進行更新改造。通過多功能模組盒子實現吸引兒童注意、引導兒童在人行道上行走,並實時傳輸兒童行徑路線,從而實現線上與線下的同步兒童安全。

  數字時尚工作坊

  Digital Fashion Workshop Group

  課題:本草·境——基於《食物本草》的創新型知識可視化設計

  學員所屬院校:北京服裝學院、河北大學

  導師所屬院校:北京服裝學院、奧地利林茨藝術大學、企業導師

  課題説明:

  該項目以《愛麗絲夢游仙境》為基調,結合《食物本草》知識科普設計,帶領用戶進入時尚的食物本草奇境,探索巨大的植物、了解食材功效,並收集珍稀的食材擬物單品(NFT數字藏品)。該項目將時尚和傳統食物文化融合,讓用戶親身體驗草本奇境的魅力,共用時尚創意,與社區互動。同時,通過數字和虛擬媒介,傳播中國傳統食療文化,實現知識可視化、交互與傳播、設計與創新等方面,讓《食物本草》知識得以傳承,並讓更多人了解食療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繫。

  文化IP設計工作坊

  Cultural IP Design Workshop Group

  課題:咂一口藝站

  學員所屬院校:華中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四川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中央美術學院

  導師所屬院校:中央美術學院、四川大學、北京服裝學院、企業導師

  課題説明:

  以“愛(LOVE)”為IP,為汶川打造了一個藝術療愈服務設計系統,名為“咂一口”藝站。該站點面向當地邊緣群體、退休老年群體和需要藝術療愈的游客群體開放。希望參與項目的人能感受到愛的傳遞,並通過該站點聯通都市生活,激活在地力量,持續參與並獲得價值,達成真正可持續的雙向療愈模型。“LOVE”為IP核心,以幾何圖形的輪廓組成,選用了羌繡中的代表色設計了單色、漸變與融合的色彩。Logo外形為羌族圖騰---羊,使用了溫馨可愛的年輕化的視覺,羊的身體同時也是雲紋,代表了吉祥與平安。整個Logo外觀插着kadi的酒杯,也能找到代表IP核心愛(LOVE)的形狀。

  音樂設計工作坊

  Music Design Workshop Group

  課題:氣候潮汐 珊瑚樂章

  學員所屬院校:北京服裝學院、蘭州大學、四川大學、天津工業大學

  導師所屬院校:中國音樂學院、四川大學、北京服裝學院

  課題説明:

  展覽生態"氣候潮汐 珊瑚樂章" 通過引導觀眾改變與珊瑚的距離,引發對珊瑚形態恢復的思考,對保持與珊瑚距離的意識,以及對“人與自然”的思考。整個展覽設計的目標是喚起觀眾對氣候變化、生態保護和珊瑚礁的重要性的認識,激發採取行動的決心,引發觀眾對緩解氣候問題、保持適當距離以及如何保持適當距離的思考。

  “一帶一路”服務設計工作坊

  Service Design Workshop Group

  課題:食物與體驗——“麵包”腦袋

  學員所屬院校:北京服裝學院、廣州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雲南大學

  導師所屬院校:南京藝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

  課題説明:

  本設計為“一帶一路”碳水文化快閃體驗店,聚焦於各個地區的碳水食物差異性和故事性。體驗內容包括:1. 品味差異性:盲盒形式嘗試不同地域的碳水食物,並了解其背後的故事;2. 參與式製作麵包:親手搭配組成全新“麵包”,並有機會售賣;3. 以點帶面探索當地文化:通過快閃店解鎖當地麵包Citywalk地圖。這樣的體驗可以傳播碳水文化、建立共同愛好的社群,並從獨特視角認識“一帶一路”上的城市。

  南韓工作坊

  K-Design Workshop Group

  課題:危機中的設計— 應對洪水的可持續公共設施設計

  學員所屬院校:北京服裝學院、東北林業大學、南韓國民大學、南韓全南大學、武漢科技大學、中原大學

  導師所屬院校:南韓祥明大學、南韓全南大學

  課題説明:

  中國2022年洪災受影響人數3385.3萬。考慮如何在危機救援中使用可持續材料,本次設計的“公交站座椅”採用可持續材料製成,兼顧環保和可持續性。座椅形態改變,成為能夠浮在水面上的臨時救生筏,幫助洪災中被困居民保護自己並等待專業救援,減少傷亡人數。座椅內設扶手供孩童抓握,同時提供椅背固定帶確保使用者安全。座椅底部有錨鏈,可固定在地面,避免洪水衝力移動救生筏。此座椅不僅在洪災時可用作臨時救生筏,災後還可恢復原狀,持續為市民提供便利。是一種實用而人性化的多功能城市公共設施。

  中歐工作坊

  China-Europe Workshop Group

  課題:創意市集設計

  學員所屬院校:北京服裝學院、景德鎮陶瓷大學、南京藝術學院、四川大學、英國利茲大學

  導師所屬院校:葡萄牙馬托西紐什藝術與設計學院、英國新白金漢郡大學、英國米德塞克斯大學、美國普渡大學

  課題説明:

  "Knowledge and Bread"活動的設計旨在營造一個讓參與者可以放鬆自在地享受時光的集市環境。通過使用柔和的色彩、富有創意的標誌設計、獨特而舒適的佈置與裝飾,以及一致的物料設計,希望能夠營造出一個愉悅而難忘的體驗,讓參與者在武昌糧道街度過美好的時光。

  五、一起來聽學員感受

  南韓全南大學學員Yang Jehee

  “It was good to make a work with students of various nationalities and good professors. If I have another chance, I would like to participate again.”

  南韓國民大學學員Ryu Jae Min

  “I'd also like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 Professor Phil for leading our Emerging Technologies workshop.Although it was a short time, it was fun, and I hope I have a chance to participate next year.”

  中國美術學院學員楊敏

  “大家各自發揮所長共同合作完成課題。非常感恩各位老師和組員的付出。也感謝設計馬拉松組委會提供這個廣闊的平臺讓世界各地熱愛設計的同學一同交流。”

  雪梨大學學員乜可昕

  “我連續參加三屆活動,帶給我的不僅是多維度的專業知識和設計創作體驗,更是培養團隊精神和建立人際關係的好機會!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再次合作!”

  台灣中原大學學員陳琦

  “很榮幸參與設計馬拉松,和來自不同院校的同學一塊討論與創作。謝謝荷紅老師的指導與鼓勵,讓同學們都能開心順利的合作。真心感謝設計馬拉松帶給我的一切!”

  南京資訊工程大學學員蔣子豪

  “在高原老師、馬官正老師和蔡智勇老師的帶領下,讓我感受到設計工作坊的魅力。這段經歷十分寶貴,讓我收穫滿滿!”

  北京郵電大學學員李可昕

  “這次設計馬拉松給我帶來非常多的收穫和驚喜,感謝汪曉春老師的指導。從一開始對課題的摸索,再到最後得出合理方案,這一過程讓我印象深刻。”

  北京服裝學院學員楊瑾源

  “感謝各位優秀導師們的寶貴的設計經驗和方法。從前期調研到最終産出,在短時間內挑戰自己的能力上限,是一次非常棒的比賽體驗!跑道已鋪好,設計路上見!”

  六、快來看導師對活動的體驗

  南韓祥明大學指導老師Park Jisun

  “As a team leader of 2023 Design Day Marathon K-Design group, I’ve learned practical way of workshop time management and what I need to develop for future education. It is great journey of multidisciplinary co-creation.”

  倫敦米德爾塞克斯大學指導老師Phil Cleaver

  “I am honoured to be asked to help on DDM, it is a pleasure to teach these talented students.  The students work well together and extremely hard its is very impressive. The results reflect the quality of their work.”

  英國白金漢郡新大學指導老師Lefteris Heretakis

  “The diversity of the skills of  students brings a new dimension to the projects every year and its always wonderful to see the harmonious collaboration of the student teams! I am looking already very much forward to next year!”

  中央美術學院指導老師郭羿承

  “設計馬拉松實現了跨校間的師生合作,期待設計馬拉松持續越辦越好!”

  北京工業大學指導老師胡鴻

  “設計馬拉松有別於日常教學,注重短時間內的産出,對學生的溝通和協作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老師學科背景和學生背景都很多元和交叉,賦予設計産出很多可能性。期望設計馬拉松一年比一年有影響力。”

  廣州美術學院指導老師丁熊

  “服務設計思維作為一種整體性的創新策略,不僅可以賦能文旅內容等非物質層面的體驗創新,也能改善和提升品牌、空間、産品等物質層面的觸點創新。‘一帶一路’主題的切入,在‘地域文化’的基礎上,更多思考‘多元融合’‘高品質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話題。”

  北京服裝學院指導老師王薇

  “設計馬拉松,一項創新和有趣的任務,一次超越自我的設計之旅,一起奔跑、思考、碰撞、協作,創造屬於自己的經驗和故事。”

  北京服裝學院指導老師吳青蔓

  “設計馬拉松是對設計教學活動的一個探索,是有熱情的老師和同學們互相 啟發、共同實踐、共同成長的一個盛會。期待明年的馬拉松!”

  北京服裝學院指導老師劉小奇

  “設計馬拉松在短短兩周內資訊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極大程度的激發了學員的創作熱情,讓不同領域的學生可以體驗到全新的設計邏輯,提升設計素養。”

  鹿石(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指導老師烏根巴雅爾

  “設計馬拉松為師生們提供了多元化的學習與交流的平臺,共同探索,不斷挖掘新生的設計力量,碰撞出多彩的火花。每一屆都值得期待!”

  南京藝術學院指導老師陳嘉嘉

  “馬拉松是一次對於跑者毅力和耐力的修行。跑者不僅是參與的學生,也是參與的老師、活動的組織者、志願者。只有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能一起創造美好且難忘的經驗!”

  南京藝術學院指導老師嚴寶平

  “設計馬拉松拓寬了同學們的視野,也更好地打開了同學們在創作中的格局與擔當。回顧同學們一次次地完善作品的細節,相信這段經歷將為後續學習提供很好的幫助。”

  北京新界丹青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指導老師張少波

  “設計馬拉松開啟了學生與社會的快速聯動,大家體會到團隊協作和文化創意的過程中真實存在的矛盾關係。在這個過程中,大家互相學習、協同、跨界、成長。相信這是一次令人難忘的經歷。”

  魯迅美術學院指導老師張超

  “此次設計馬拉松為國內外的優秀師生搭建了藝術交流的橋梁,青年設計學員們在過程中挖掘自己的潛力和創新點,共同探索新技能,不斷進步並産出更好的作品。”

  南京資訊工程大學指導老師馬官正

  “參賽者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提出獨特而創新的設計概念。設計馬拉松特別注重參賽作品的可行性和實用性。一個出色的設計不僅要具有美學上的吸引力,還要考慮到功能性和用戶體驗。”

  正是各位導師的悉心指導與無私的幫助,讓學員在設計道路上不斷成長與進步。

(第七屆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組委會供稿)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