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北京城市廣播副中心之聲《運河之上》節目:北京擦亮運河金名片

日期:2022-08-10 14:02    來源:北京市文物局

分享:
字號:        

  大運河是中國人民創造的偉大工程,記錄了中國歷史文化寫不盡的厚重、壯美和輝煌,見證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和中華民族的勤勞智慧。

  2022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已於8月8日盛大開幕,為公眾在炎炎夏日中奉上文化大餐。帶您一起“游運河 行大運”,共同感受深厚的運河文化。

  在2022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中開幕之際,《運河之上》文化節特別節目邀請到了文物保護、考古、博物館三位不同領域的專家老師,與主持人進行現場對話,講述大運河北京段的故事。

運河文化節丨回顧北京城市廣播副中心之聲《運河之上》節目:北京擦亮運河金名片

  主持人:首先請專家老師為我們介紹一下整個大運河的情況,以及大運河北京段目前的情況?

  張濤:大運河是我國重要的線性文化遺産,包括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和浙東運河三部分,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河南和安徽8個省份。北京是其中的一段。隋唐時期永濟渠的開鑿開啟了由水道運糧至北京的歷史。金代開鑿了以北京為漕運中心的人工運河。元代,郭守敬實施通惠河水源工程和航道工程,使北京地區的水利工程技術水準達到歷史最高點,運河進入最為繁榮興盛的時期。明、清兩代基本沿用了元代的運河線路,到清末隨着現代鐵路興起,漕運終止。目前北京市域範圍內仍存留大量運河遺産,以元、明、清京杭大運河遺産為主,主要包括水利工程遺産和其他相關歷史文化遺産,是中國大運河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河道總長約80余公里,目前沒有漕運功能,大多數為景觀與排水河道。

  主持人:北京和運河相關的博物館有哪些?

  徐超:北京和運河相關的博物館有郭守敬紀念館、頤和園博物館、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五塔寺)、北京藝術博物館(萬壽寺)、故宮博物院、張家灣博物館、通州區博物館、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他們如同一個個鑲在時間長河裏的珍珠,閃耀着北京城記憶深處裏的光輝。希望大家能在周末時光、閒暇日子裏,帶着一家老小,沿着古老而日新的大運河,徜徉在博物館中,試着與這座城市進行對話交流,追溯歷史、感受新生,觸摸這座博物館之城的魅力。

  主持人:近年來,北京市加大大運河(北京段)沿線文物保護力度,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先後在白浮泉、玉河故道、路縣故城等9處遺址點取得重要考古成果,為什麼路縣故城遺址這麼重要?在考古上它有什麼意義與作用?

  孫動:漢代路縣故城城址對探索漢帝國北方地區和幽薊地區基層社會的主要架構、管理機制和組織形式等均具有重要的歷史和考古價值,並會填補漢代縣級城址考古的學術空白。2017年1月9日,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對路縣故城城址進行原址保護,建立遺址公園,並配套設立博物館。路縣故城城址成為北京地區首個以漢代城址為主體建立的遺址公園,也是北京地區首個在城市基本建設的考古中完整保護下來並建立遺址公園的大遺址,這將極大地推動北京乃至全國考古和文物保護事業的深入發展。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京杭大運河展示着千年古都的歷史文化風貌和獨特城市魅力,也見證着北京如何傳承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産這張金名片。北京也不斷為這條承載着華夏文化基因的大動脈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記錄了中國歷史文化厚重、壯美、輝煌的大運河,在新時代煥將發出更加動人的魅力。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