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中國網球人第一次集體參與國際博物館日活動。中國網球協會、中國老年雜誌社、北京市大學生體育協會網球分會、北京中國網球公開賽體育推廣有限公司等機構的代表、來自各地網球協會的代表、博物館學者及體育界知名人士等,線上上參加了由北京雲匯網球木拍博物館主辦的“博物館的力量~網球文化力”高端論壇。這也是中國首家網球博物館成立後首次參與國際博物館日活動,無論是對於中國網球文化事業,還是建設北京“博物館之城”,都具有不凡意義。
論壇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視頻祝賀,現任國際奧會副主席於再清、第十一屆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蔣效愚、中國網球協會副主席萬伯翱、北京博物館學會秘書長哈駿、北京市網球運動協會會長朱建民、中國體育博物館原館長孫大光、法國網球公開賽中國形象大使靳東,祝賀5.18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的力量~網球文化力”高端論壇圓滿成功!
論壇分為上下午兩場,上午的與會嘉賓來自於社會各界網球群體的領導和專家,下午的參與嘉賓有北京市大學生體育協會網球分會、中國大學生協會網球分會等有關高校的領導和教授學者。高端論壇從三個方面展開研討和交流:網球文化推廣經驗分享/案例;探討博物館對網球文化力建設的重要性;科技創新與網球文化的發展。通過論壇上分享和互動,網球人對博物館的力量有了新的認識,得到了新的 啟發,它是體育與文化的融合,是創意與力量的碰撞。
“網球中的紅色記憶” 雲展覽演示動畫
“網球中的紅色記憶” 雲展覽 觀展二維碼
尤其是“網球中的紅色記憶”雲展覽的上線為論壇賦予了特色鮮明、豐富厚重的紅色文化精神,科技賦能網球文化傳播的新模式,向社會各界全方位立體式展現了中國網球發展成果和網球中的紅色記憶,通過雲講解、雲導覽、VR看展三項服務,為用戶帶來豐富且趣味的立體化的體驗。
黃瑋
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
中國網球協會副主席
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們網球人第一次以線上會議的方式相聚在此,熱烈探討博物館給網球界帶來的思考、 啟發、激活。2021年國際博物館的主題是“博物館的力量”,我們希望國內能涌現出更多像雲匯木拍博物館這樣的專業博物館,通過博物館的力量為中國網球文化建設助力。
“網球中的紅色記憶”文化展主動擁抱新科技,推陳出新,運用網際網路思維策劃和推出線上展覽,這在中國網球界尚屬首次,不僅對”網球中的紅色記憶”文化展進行了升級,也是中國網球文化發展的一次嘗試和創新。
李耀東
全國老齡辦黨組成員
中國老年雜誌社社長
博物館是收藏、展示、傳播國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它既是歷史遺産的“投影機”,也是當代文化的“發生器”。博物館的力量來自於人的力量,充分發揮網球博物館的力量,共同促進文化養老。
郭惠民
中國大學生協會第五屆網球分會常務副主席
原北京市大學生體育協會網球分會會長
“博物館是文化的承載之一,是文明傳承的平臺”。博物館的建設既有賴於國家的規劃和投入,也需要社會民間力量的積極參與。北京雲匯網球木拍博物館專注網球文化力建設,看似小眾,但輻射大眾,貼近人們對美好健康生活的嚮往,特色鮮明,豐富了城市博物館的建設。
張軍慧
北京中國網球公開賽體育推廣有限公司董事、執行總裁
我們歡聚國際博物館日開展網球論壇,中國網球人第一次和這個節日進行零距離對話。我們也迎來“網球中紅色記憶”雲展覽的正式上線,科技賦能雲展覽成為新趨勢,打造網球文化傳播新模式。
李雲惠
北京雲匯網球木拍博物館理事長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雲基金管理委員會主任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讓歷史説話,讓文化説話。博物館努力成為一所研究網球歷史,傳播網球文化,培養網球人才的“網球大學”。博物館充分公共教育服務功能,讓大眾感知歷史、增長見聞、學習知識。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個多彩的世界, 博物館切實擔當起踐行“博物館的力量~網球文化力”的責任,從文明的力量、傳承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創新的力量四個方面,助力北京“博物館之城”的建設,發揮文化在推動中國網球事業中的積極作用。
北京雲匯網球木拍博物館成立於2021年9月,這座由社會力量興辦的博物館源於網球人的熱愛與執着,旨在打造傳承網球歷史,傳播網球文化的平臺,成為網球人的精神家園。博物館的成立也得益於北京提出建設“博物館之城”的背景。博物館成立後,在體育與文化的融合上積極嘗試。2021年的國際博物館日舉辦的主題論壇,讓全國網球群體從不同角度了解到、分享到、感受到對於“博物館力量~網球文化力”的理解,論壇取得了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