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鈴聲悠悠,叫賣聲陣陣,商旅駝隊往來穿梭,已是數百年……老舍筆下的駱駝祥子就是從這條街上走出來,這裡就是京西模式口。2021年7月12日,位於模式口大街的燕京八絕博物館正式開館,更為古街增添了韻味風采。
模式口文保區範圍
然而,曾經熱鬧的市集曾一度讓大街變得環境臟亂,古街風貌遭到破壞。為此,石景山區從2016年開始啟動對模式口大街的修繕改造,首先從沿街環境整治入手,恢復古街風貌,並引入全新商業業態,為古街注入新活力,如今,煥然一新的模式口大街正在恢復昔日的興盛繁華。
風貌提升 亂象根除
模式口位於石景山區中部,是西山永定河地區多元文化的薈萃之地。然而,隨着城市化發展,這裡的歷史文化形態曾一度被各類低端業態和違建取代。石景山區金頂街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馬兵,已經在金頂街街道工作、生活了20多年,模式口地區前後發生的巨變讓他印象深刻。“從過去的農貿市場,到現在的古街風韻,駝鈴古道又回來了。”馬兵説。
想當年 “一堆國寶埋在了垃圾堆”
模式口村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以駝鈴古道遠近聞名,是北京市第二批歷史文化保護區。“但是第一次帶着工作人員來到模式口村的時候,真是讓我們大吃一驚,眼前的景象與想像中的文保區截然不同。”馬兵回憶,“當時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一堆國寶埋在了垃圾堆’。”
模式口地區外來人口高度密集,面積不足0.55平方公里的空間內居住人口達萬人以上。“每天上午模式口大街就像是農村的集貿市場,門臉房用來存放貨物,大街上擺攤售賣,商戶間還經常為了爭搶地盤發生衝突。本來並不寬敞的大街被堵得水泄不通,垃圾成災、交通不暢,遇有緊急情況,消防、救護等車輛根本開不進來,給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馬兵説。
於是街道從打通百姓的生命通道入手,聯合工商、城管等部門開展綜合執法,取締游商,規範坐商。直至2016年10月,石景山區全面啟動模式口文保區修繕改造,先後完成了架空線入地整治、沿街房屋外立面修繕,開展了住戶有線網路、水網改造,開放了模式口公園,街區風貌得到整體提升,模式口大街的亂象從此得到徹底根除。
看今天 修舊如舊民俗景觀遍佈
如今,模式口大街已經頗有古街風韻,外立面改造按照修舊如舊,青磚灰瓦搭配保留下來的中式門窗,漫步其間民俗味頗濃。大街兩旁處處是蒼松翠柏、花池竹林,清末、民國初期風格的古宅也已修葺一新,讓人流連忘返。
其中,一些保留下來、富有傳説的古建築更引人注目。在薛家大院,石景山區民俗專家王成強指着影壁上一處磚雕説,“這個磚角就是一個故事:兩位老人正在下棋,旁邊守着一位端着餐食的孩子,這個故事就叫‘燕子求壽’。”在模式口,像這樣方寸之間皆有傳説的老物件還有很多,如仲家大門的寶瓶、院內的鶴鹿同春浮雕等,在改造中都被完整保留。
曾經的“臟亂差”,到如今“滿街景”,具有京西和本地特色的民俗景觀遍佈其中,模式口老街環俊聚秀、兩袖繁昌的神韻風采又回來了,成為可感、可見、可賞的歷史文化古街區。
文物保護 文化傳承
模式口文保區擁有國家級文保單位法海寺、承恩寺。2021年7月12日,位於承恩寺內的北京燕京八絕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
燕京八絕博物館正式開館,近十個主展廳內展示了400余件燕京八絕傳世精品。
承恩寺 千年古剎開展“燕京八絕”
承恩寺始建於明正德五年(1510年),落成於正德八年(1513年),當地相傳早在唐代武德年間(618年-626年)這裡已有寺廟存在,故有“千年古剎”之説。明武宗朱厚照賜名“承恩”,取其義“承天恩澤”。承恩寺自明代以來即有“三不”之説,不開廟門、不受香火、不設道場,所以又被稱作“北京最神秘的寺廟”。
石景山區文物專家陳康介紹,寺廟佔地約2萬平方米,是一座四進院落,包含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及法堂。寺內的天王殿至今完整保存明代的壁畫,殿內東西兩側分別繪有青、白、黃、綠四條巨龍,北墻上兩幅“帝後放生圖”、“帝後放飛圖”壁畫,有出奇的內容和藝術水準,不可多得,均為皇家畫師所作。寺廟建築也非常有特點,寺廟四角各建了一個石質碉樓,樓高兩層,約10米高,方方正正,只有簡單的石窗,在北京寺廟群中極為罕見。
“燕京八絕”是清宮造辦處工匠流落民間後逐漸形成的以金漆鑲嵌、花絲鑲嵌、景泰藍、牙雕、玉雕、雕漆、京繡、京毯為代表的八大技藝。燕京八絕博物館館長柏群既是燕京八絕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金漆鑲嵌髹飾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也是北京燕京八絕協會會長,一直致力於將“燕京八絕”重新推到世人面前。2010年柏群牽頭成立北京燕京八絕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將四散在民間的傳人們以聯盟的形式統一起來共同發展,並在承恩寺建成了北京燕京八絕藝術館。2020年北京燕京八絕藝術館正式升級成為北京燕京八絕博物館,並於近日正式對外開放。
博物館內,大雄寶殿是主展廳,藏品包括金漆鑲嵌的穿雲龍屏風、花絲鑲嵌的繁花手包、金漆鑲嵌八吉祥銀錠套盒、清代雕漆壽桃捧盒、牙雕十八學士、京繡的龍袍、雕漆的案臺、竹胎的景泰藍笛子等,均為燕京八絕的精品、珍品和大師作品。此外,承恩寺的法堂、廂房、碉樓等也成了“燕京八絕”的展廳。柏群介紹,目前已確定將有400多件燕京八絕傳世精品在這裡公開展出,供市民賞鑒。為了加強文物保護,未來博物館將採取限流預約參觀的方式,還將保留不開廟門的“傳統”,山門不會打開,而是通過兩個側門進出。
法海寺 數字展廳體驗絕美壁畫
位於模式口大街北側的法海寺,則是將建造數字博物館,讓法海寺的壁畫活起來,為觀眾提供前所未有的沉浸式參觀體驗。法海寺明代宮廷壁畫精美絕倫,是北京地區現存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壁畫,可以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壁畫相媲美。
法海寺文物保管所所長龐獻輝介紹,法海寺數字藝術博物館將打造全國首家全沉浸式數字化展廳,吸引游客,帶動模式口周邊經濟,通過沉浸式互動數字體驗的方式,向游客展示中國建築、繪畫、文化等方面的精華。數字博物館的建設將更好地保護法海寺壁畫,介紹法海寺壁畫的藝術價值,讓游客了解顏料製作過程,體驗沉浸式3D穹幕影院等。
院落改造 全新業態
模式口大街傳統風貌恢復後,大街的改造開始向縱深發展,目前,模式口大街首批3處民俗院落完成改造實現亮相,引入全新的商業業態為古街注入了新活力。2021年10月,模式口大街還將舉行開街儀式,更多民俗院落和景觀節點將會亮相,恢復老舍筆下的古道風采。
老宅子 保留老屋恢復最初格局
首批改造完成的3個重點民俗院落分別為199、200、223號院,其中199、200號院就在過街樓遺址的對面,地處整條大街的中心地帶。院落外部與整條大街風格統一,青磚灰瓦、古色古香,但是內部卻別有洞天、各具特色,古街的活力也暗藏於此。
在199號院,臨街北屋的老宅被完整保留下來,朱漆木門當中,曾經的土炕、地爐、抬梁等,搖身一變成了酒吧的吧臺、卡座和裝飾件,一道門像是穿越了歷史卻也連接了歷史,來此放鬆的年輕人也將從老物件裏感受到歷史印記。保留老宅是應了院子曾經主人厲老的話,“北屋千萬不要拆,給我們老兩口留下一個念想。”
再向裏走,整座大院恢復成了最初的二進院格局,前院設計為開放式酒吧,落地折疊玻璃門顯得前衛現代,屋頂增加了疊拼樣式,風格保持統一的同時增加了層疊錯落的設計感。後院依次改造出了5間民宿,屋頂還打造了視野良好的觀景平臺,翠微山、虎頭山、法海寺盡收眼底。
新院子 設計時尚打造網紅地標
緊鄰199號院的200號院則是全新的院落,定位民宿、轟趴,整體設計十分時尚,門廳裝有多彩大型球形燈具,將成為極具辨識度的年輕人打卡地。另一處223號院在模式口大街東入口,項目引入了精品徽菜品牌“徽鎮小廚”,打造古街上的網紅餐廳。
項目全過程管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模式口文保區修繕改造按照“文物保護是核心、環境整治是前提、有機更新是遵循、民生改善是重點、業態提升是關鍵”的思路總體推進,在首批3處民俗院落開放後,還將繼續打造164號院“磨石”主題小微展館、86號老布店、178號老茶館以及龍王廟小型廣場等院落節點,恢復古街風韻,留住曾經的煙火氣。
模式口大街首批民俗院落完成改造,引入全新的商業業態為古街注入了新活力。2021年10月,模式口大街還將舉行開街儀式,更多民俗院落和景觀節點將會呈現,恢復老舍筆下的古道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