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考古發現——白浮泉、萬壽寺

日期:2021-10-09 11:15    來源:北京市文物局

分享:
字號:        

近年來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考古發現

  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包括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它橫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河南和安徽八個省市,全長近3200公里,擁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漕運通道和經濟命脈,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近年來,北京市文物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積極組織在大運河沿線開展考古工作,先後在白浮泉、萬壽寺、玉河通惠河、西板橋、清固倫和敬公主園寢、路縣故城、大運河故道、小聖廟、善人橋等文化遺産取得了重要成果,遺産類型包括河道、閘、堤、橋、碼頭等運河水工遺存以及與大運河文化意義密切相關的城址、寺廟等。

image.png

白浮泉

  白浮泉是北京大運河的源頭。2018年對昌平區白浮泉遺址周邊、戲臺、都龍王廟等處進行了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考古勘探面積12000平方米,發掘面積243平方米。通過考古工作,發現了白浮泉九龍池的出水口,基本確定了九龍池的範圍以及古代白浮泉的流向。

image.png

萬壽寺

  萬壽寺東路考古發掘出清代虛空同體殿、靜思報恩殿、西靜院正房、元光門、屏門及甬路、游廊、灶等附屬設施,還清理了明代、民國時期建築基址各1處。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