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早上8時,來自遼寧的畢妍傑一家老小五口人就等候在世園會門口,推着孩子合影留念。他們告訴記者,2歲半的小孩特別喜歡植物,他們早早就預訂了世園會門票,期待這次游覽。
進入園區1號門,最顯眼的就是世園會標誌性建築——中國館。走進中國展館,在帶着植物清新的濕潤空氣中,人們能看到31個省市各具特色的展臺。一層首個展臺是本屆世園會東道主北京的展區,布景以一個老北京四合院為主背景,周邊故宮的紅墻,玉蘭和牡丹相映成趣,空中飄着一隻沙燕風箏京味十足。還有頤和園古桂百年盆景等園林瑰寶與現代園林造景融為一體,顯示了古都園林的魅力。
河北展區展示了一盆海棠與蘋果嫁接新品種,一盆結出兩果,吸引了不少人注目。陜西省複製了一盆老子手植銀杏,這株古樹相傳為老子手植,樹齡約2600餘年。這裡還顯示了一株科技擴繁下獲得黃帝手植柏克隆苗,保存了珍貴古木的種子資源。
這裡最值得一看的是《中國特色珍稀植物展》展廳。 整個世園會期間將分四期展示華夏大地300余種珍稀瀕危植物,這在世界上尚屬首次。記者看到,首批展示的珍稀植物包括綠絨蒿、金花茶、杜鵑紅山茶、石斛蘭、獨蒜蘭、報春、苦苣苔等。以金緣葉綠絨蒿為例,是享譽海內外的珍稀高山花卉。由於較低的種子萌發率及生境的破壞,目前綠絨蒿屬大多數種已處於瀕危狀態。據悉,這裡後期還將有珙桐、岷江百合、德保蘇鐵等多種中國特色植物陸續展出。
走出展館,參觀者意猶未盡。來着內蒙古的趙先生在內蒙古展區流連了許久,看著遍地青草,蒙古包造型設計展館,他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説,這裡青草味道和家鄉一樣。來自天津的李淑華夫婦都已經年近七旬,他們最大的感受是覺得人們生活得更好了,才有了對美的追求。展覽中,用麥秸苗製作房頂等將植物融入生活的部分最令他們感興趣。李淑華説,生活裏吃穿用能更多使用天然材質,最能讓人感受到與自然和諧發展。(傅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