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園會的神秘禮物

日期:2019-03-28 10:11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未標題-2.jpg.jpg
  • 未標題-2.jpg.jpg

  原標題:北京世園會的神秘禮物

  

  

  

  

  

  

  張小英

  中國地大物博,被譽為“園林之母”,可謂得天獨厚。

  有高山上凌然綻放的野花,有河湖畔悠然而立的蒹葭,也有傳統文化中雋永千年的梅蘭竹菊……

  2019北京世園會,作為A1級世界園藝博覽會,把遍佈各地的奇花異草齊聚延慶,與全世界共用它的包羅萬象。

  翻山越嶺來相會

  幾千萬年前,青藏高原開始快速抬升,形成了多樣的地貌類型和極其複雜的地表形態。而巨大的海拔落差,滋養了多種多樣的生命形態。

  在中國西南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低溫、大風、強輻射、貧瘠、荒涼,仍有野生植物向陽而生,努力綻放。

  在本屆世園會上,除了稀世之花綠絨蒿在平原上開花,燈臺報春、金脈鳶尾、中甸角蒿等70種野生花卉,也將翻山越嶺來與我們相會。

  橘紅燈臺報春

  全世界約有五百種報春花,其中五分之三都生長在中國四川、雲南和西藏南部山地。

  英國植物學家威爾遜,曾形容川西高原上盛放的粉被報春花,猶如一個個身披紅色戰袍的羅馬軍團,高高挺立、直刺蒼穹。

  金脈鳶尾

  鳶尾在地球上種屬多、分佈廣。我國的鳶尾主要分佈在西南、西北及東北各地,生長在海拔1200米-4400米的山坡草地或林緣。

  在西方人眼裏,鳶尾是希臘神話裏瑰麗的彩虹女神,溝通起天堂與人間。在中國,金脈鳶尾也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其根部亦可入藥。

  中甸角蒿

  香格里拉原稱中甸,很多高山花卉因此而得名,中甸角蒿便是一例。

  它是中國特有的植物,也是香格里拉高原脆弱生態的風向標。紅色的花朵呈漏斗狀,大而艷麗。

  中甸角蒿的花、莖、根皆可入藥,根部形似人參,因此也稱“雞肉參”。

  揭開蔬菜的面紗

  不同於高山上的野生花卉,還有一些植物,因為太過常見,在塵世生活中隱藏了它們驚艷的一面。

  本屆世園會,首次將蔬菜園藝作為獨立展園,400多種蔬菜“變身”一盆盆五彩花卉,為我們揭開蔬菜的神秘面紗。

  茼蒿

  茼蒿是一種極為尋常的蔬菜,近乎野菜,適應的土地範圍極廣。

  它既是菜、藥,也是觀賞花卉。茼蒿的花朵,形似小菊花,有的純黃,有的黃白相間。

  陸游曾親自種植茼蒿,並賦詩:“小園五畝剪蓬蒿,便覺人間跡可逃。”

  菊苣

  菊苣,對中國人來説有些陌生,但在歐洲,尤其是地中海沿岸的國家,它是菜市場裏常見的蔬菜。

  菊苣花葶高而挺直,開出來是疏朗的一大把,顏色比矢車菊的藍淡些,但極其明亮。

  用菊苣根部來培養軟化的芽球,色呈黃白,略似中國大白菜。由於不見光,葉片入菜,口感極為纖細軟嫩。

  風鈴椒

  辣椒原産於中美洲,據説是早在西元前5000年就已經開始種植的古老植物。

  明朝末年,辣椒才漂洋過海來到中國,而且一開始被列入奇花異卉。明史書有載:“番椒叢生,白花,果儼似禿筆頭,味辣色紅,甚可觀。”

  風鈴椒開白色的小花,果實宛如串串風鈴,成熟後是深紅色,非常艷麗。

  高顏值的風鈴椒不僅可以觀賞,相比普通辣椒,辣味一點也不遜色。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