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標題-5.jpg.jpg
每年的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今年將聚焦博物館在社區中
作為活躍參與者的新角色
博物館成為了文化中樞
是創造力與知識相結合的場所
也是與觀眾共同創造
分享和互動的平臺
此次博物館日的主題是
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
Museums as Cultural Hubs: The Future of Tradition
那麼,首都博物館
在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和觀眾一起
創造、分享和互動些什麼呢?
【活動】
畫中話讀城
朋友們
還記得之前的讀城三期海報徵集令嗎?
《讀城|最會設計的你,請接徵集令》
這次作為讀城展覽預熱活動
我們不僅要徵集海報
還要和觀眾進行海報創意的分享和互動
通過提高藝術水準和審美感知力
解讀北京的城市魅力
此次活動將以藝術賞析、專家評論、特色作品展示等多樣化的方式搭建一個創意與知識相結合的平臺,現場將圖片、文字、色彩、空間等要素進行完整的結合,向觀眾傳遞藝術語言所代表的思想感情。
活動參加人員
7-18歲預約觀眾:200人
專家團隊:3人
馮旭:中央美院繪本創作工作室導師。
李丹丹:首博首席設計師,讀城展覽主創成員。
王超:平面設計師,讀城海報創意設計指導老師。
學生代表:5人
活動時間
2019年5月18日
18:00-19:30
活動地點
首都博物館禮儀大堂
主要活動流程
創意故事——海報藝術公開課
視覺藝術——讀城課程思考
沙龍點評——學生專家互動交流
讀城宣傳——傳統的未來
【展覽】
園説——北京古典名園文物展
5月18日將盛大開幕!
“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以皇家禦苑、壇廟、行宮等
為代表的北京古典園林
與北京八百多年都城史的
起始、成熟與發展如影隨形
是北京城市壯美身軀上
最為靚麗的風景之一
又與都城政治、經濟、文化、宗教
生態等功能需求與嬗變符節若合
是北京都城功能的
歷史標誌和重要載體
該展以園藏文物表現園林,從城市與園林、歷史與園林和人與園林三條線索講述十余座北京市屬古典名園在北京城市建置和變遷中不可或缺的歷史、文化、生態及社會價值,倡導全社會保護和傳承北京園林文化遺産。
長按識別二維碼預約進館看展覽
【活動】
天壇的聲音
天壇
是明清兩朝用於祭天、祈谷
和祈雨的皇家祭壇
是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好
規模最為宏大的祭天建築群
也是我們此次新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時的人們在天壇舉行祭祀過程中會使用到祭祀音樂,稱之為“中和韶樂”,自音律的生成到樂器的製作蘊含了大量的科學原理。我們將以此為主題,為孩子們舉辦一場古代音樂盛會,感受一下古代科學的音樂魅力。
活動時間
2019年5月18日
10:30-12:00
活動地點
首都博物館七彩坊
活動對象
30名,9-14歲中小學生
【講座】
“望郡吉安”講座
古代吉安人的讀書風氣
廬陵文化
文章節義並重
是江西地區重要的區域文化
古代吉安的讀書風氣是其底色
而讀書風氣的形成發展
與吉安歷代賢侯積極倡學有關
與歷代本土先賢樹立榜樣有關
與吉安的民風、百姓的
傳統觀唸有關
本講座將解讀古代吉安讀書風氣的表現及其影響,對當下如何開創新時代的讀書風氣提出思考。
講座主題
古代吉安人的讀書風氣
主講人介紹
劉宗彬,男,1958年4月出生,江西吉安人。1983年7月畢業于吉安師專中文系,留校工作。長期從事古代文獻和地方文化整理與研究工作。2005年至2009年,應吉安電視台邀請擔任“廬陵時聞”欄目主講。
講座時間
2019年5月18日14:00
講座地點
首都博物館多功能廳
報名人數
200人
【其他豐富活動】
參加活動的同時還有兩大特展和七大常設展覽等你來看!
春季特展
《望郡吉安》
《山宗·水源·路之衝——“一帶一路”中的青海》
常設展覽
《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
《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
《千年寶藏盛世重光——北京古代佛塔文物展》
《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
《古代佛像藝術精品展》
《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
《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