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臺推動農村地區從“瓦片經濟”向“樓宇經濟、服務經濟、平臺經濟”轉型升級

日期:2023-08-24 16:31    來源:豐台區委宣傳部

分享:
字號:        

  以新發地為代表的都市農産品市場,探索綠色化、集約化、智慧化升級改造;以玉泉營街道草橋村為代表的花卉産業,從傳統種植和實體門店銷售向研發、展示、電子交易中心轉型升級;以東鐵匠營街道泊寓院兒成壽寺社區為代表的集租房項目,打造“創業沙龍平臺”新型社區,實現“集體經濟+創業空間”融合發展新模式——高端商務服務業、休閒農業、文旅産業等正在成為豐台區農村集體産業發展的“關鍵增量”。

4ce37cc2c239cfcf09128ca1f9bb900d_85&sign=12f131451a0e63e179e80ec8729f17d5&t=64e8681b.jpg

  8月24日,豐台區推動農村地區高品質倍增發展創新發佈活動暨2023村書記論壇(第1期)在中都科技大廈舉行。活動現場,《豐台區推動農村地區高品質倍增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豐台區關於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強“街道管村”工作的實施意見》正式發佈,力爭到2025年實現農村集體經濟平均年增長5%,進一步盤活用好農村集體資金、資産、資源,推動集體經濟從“瓦片經濟”向“樓宇經濟、服務經濟、平臺經濟”轉型升級,全面賦能鄉村振興提速增效。

  打造都市智慧農業 提升特色産業發展能級

  20項任務助推農村地區高品質倍增追趕

  近年來,豐台區農村集體資産實力穩中有增,集體經濟指標保持增長態勢。2021年,豐台區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為153.8億元,在當年全市14個涉農區中排在首位,集體資産總額達到1847億元,同比增長5.2%,全市位列第二。農民收入穩步提升,農民每人平均所得比全市每人平均所得高1.1萬元,高出40%。農村勞動力就業形勢穩定,就業率92.2%。

  “隨着城市化發展進程加快,豐臺部分集體産業已疏解或拆遷騰退,集體産業面臨過渡期難題,為實現農村集體經濟高品質倍增發展,勢必要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盤活用好農村集體資金、資産、資源,推動集體經濟量質齊升。”豐台區委農工委書記、農業農村局局長陳陽表示,《豐台區推動農村地區高品質倍增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行動計劃》從智慧農業、産業協同、城鄉一體化、政策改革創新四方面,提出20項重點任務,明確要以“推進産業高效開放發展”為主線,以深化區域“三農”領域改革創新為引擎,以完善農村集體監管服務體系為保障,進一步釋放農村生産、生活、生態空間供給,加強重點功能區帶動,提升農村發展能級,實現農村地區高品質倍增追趕。

  值得一提地是,其中涉及到智慧農業、産業協同方面的重點任務共11條。豐台區明確提出要加強都市智慧農業體系建設,優化張家墳農業園區等智慧場景建設;做大做強現代種業産業,挖掘“良種”內在潛力,掛牌成立“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優質粳稻育繁種基地”。推進都市休閒産業融合發展,拓展“暢游京郊”“京華鄉韻”等品牌建設。推進傳統市場轉型升級,支援新發地市場發展凈菜、預製菜生産加工項目。加快“生活場景+鮮花”新業態發展,支援花鄉花木集團做大“北京花卉”産業鏈數字平臺。

  産業協同方面,構建完善“行業部門+産業園區+街鎮屬地+商務樓宇”的全員招商工作體系,加大農村集體産業空間招商引資力度,搭建農村集體資産推介互動平臺,加強集租房服務配套重點功能區建設。同時,實施農民增收各項措施,河西專項行動將完成投資60億元以上。進一步統籌存量資源轉型升級,推動“産學研用”融合創新,推進産業集聚發展。

  在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方面,豐台區將推進一綠地區減量提質發展進程,加大五環內非建設空間用地騰退。同時探索二綠地區發展新路徑,深化河西地區控規編制,推動原長辛店鎮統籌利用集體産業用地試點項目,帶動河西地區跨越發展。此外,將加快推進綠隔地區重點項目建設,加快羊坊村、岳各莊A區等棚改項目進程,開工建設紀家廟、看丹等一批集體産業項目。

  同時,豐台區將持續加強惠農利農政策創新和改革力度,成立農村集體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設立農資辦、成立區級超轉人員保障平臺和區級農村人力資源服務平臺,並指導成立豐台區集體資産資源流轉服務平臺,通過建設一批高水準創新發展平臺,完善集體經濟管理和發展制度保障,創新推進農民職業化。

  “到2025年,豐台區農村集體經濟平均年增長5%。”豐台區提出農村地區高品質倍增發展目標,將把農村集體産業圈層打造成為聚集金融科技、高端商務、人才資源、綠色宜居等高端要素和孵化基地的聚集區,河東河西實現區域協同發展,成為彰顯首都優勢經濟、平臺經濟、服務經濟活力的高品質示範區。

  深化城鄉治理改革 打造特色“美麗鄉村”

  出台北京首個區級“街道管村”實施意見

  藍圖已繪就,奮鬥正當時。兩年前,《北京市街道辦事處設立標準(試行)》出臺後,豐臺作為首個開展行政區劃調整的區,合理打破城鄉二元管理體制,撤銷河東三鄉,設置26個街鎮。目前,豐台區涉農街道19個,下轄42個行政村、56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統籌管理農村地區成為街道一項重要職責。

  兩年來,豐台區不斷深化城鄉治理改革,加強管理模式探索實踐,在幹部配備、要素配置、資金投入、公共服務方面堅持農業農村“四個優先”,強化區委對農村工作的高位統籌,成立農資委,加強“三資”監管力度,成立街道合作發展辦公室統籌服務農村集體産業,選派“治理書記”紮根重點村蹲點攻堅,破解了一系列治理難題,推出了一大批創新舉措。

  “當前,豐臺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建設進入了關鍵期。”豐台區經管站黨組書記、站長韓晶表示,為了構建職責清晰、各負其責、合力推進的鄉村振興責任體系,區委農工委、農業農村局聯合區委改革辦、區經管站等部門,制定出臺了《豐台區關於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強“街道管村”工作的實施意見》。

  韓晶説,目前,豐台區可視化平臺共登記農村集體房屋資産2418處,總建築面積1595萬平米,農村集體優質産業空間存量巨大。街道管村制度體系的出臺,有利於街道統籌城鄉融合發展,對標中心城區標準,立足轄區村集體特色産業,與區級職能部門、國企、各領域合作夥伴協同合作、融合發展,探索“國資領投”“數字科技”賦能傳統産業新模式,打造花卉、物流、種業等特色産業集群,釋放麗澤16號、慧谷國際中心、福海國際商貿大廈等優質空間,“喚醒”更多集體産業資源蝶變升級,成為區域高品質倍增發展的“潛力板”。

  作為北京首個區級層面的實施意見,豐台區着眼農村高品質發展,打造更多具有豐臺特色的“美麗鄉村”。《實施意見》提出建立健全“街道管村”制度體系,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推進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學習借鑒“千萬工程”經驗,用好特色資源,構建現代鄉村産業體系;持續鞏固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全面提高鄉村治理水準。

  在《實施意見》的基礎上,豐台區還系統性出臺《豐台區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職責清單》《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指引》《2023年豐台區關於加強“街道管村”工作的任務清單》等文件,為探索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城鄉一體化發展路徑提供保障。

  有效盤活資源稟賦 開啟多元增收模式

  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創新實踐

  租房95-98折,可免費換房一次,還能15天內免責退房?這樣的公寓,在豐台區已經有8000套。本次發佈會上,包括泊寓院兒成壽寺社區在內的4個社區和村,圍繞鄉村振興創新實踐探索進行了現場分享,作為“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主題宣講活動的一部分,通過生動的案例展現鄉村振興成果。

  東鐵匠營街道泊寓院兒成壽寺社區是豐台區首個集體土地租賃住房項目。萬科泊寓北京區域負責人朱祥介紹,在這裡,開展了全區首家“共青團城市基層組織改革試點”,組建第一批五個團屬“青年社團”。豐台區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揭牌後,陸續舉辦了雙創沙龍、創業指導課程,提供資源連結等創業幫扶200餘人次,這裡已然成為了“青年居住+創新創業+文化消費”為一體的經濟活力街區。

  從育花農到引花匠,從種花田到建花城,玉泉營街道草橋村黨委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劉寶傑對草橋村深耕花卉産業品牌進行了推介。據介紹,目前,草橋村已形成了以花卉産業為支柱,房地産開發、物業管理、商業租賃等産業齊頭髮展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把家門口打造成 “百花園”。而作為其龍頭企業的花鄉花木集團進一步轉型發展,今年上半年已實現合同收入3.2億元,田間地頭的傳統花卉也逐步走向高精尖實驗室,目前已獲得花卉科研專利20余項,引進專業人才近200名。

  “二十多年前我們村民拆遷上樓,現在回遷小區由本村自管,而一支由村民牽頭組建的物業服務品牌迅速成長,實現了服務社會、反哺民生。”太平橋街道馬連道村黨總支書記靳士剛介紹了以“物業促就業”推動居民自治的成效。據介紹,馬連道村依託惠民物業,建立起“豐台區農村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實現農村勞動力“人崗雙向互通”。目前,惠民物業已先後承接12個老舊小區,管理面積近100萬平米,開發“馬連道順天”智慧社區品牌,提供“醫食住行”各産業的便民惠民電商服務。

  新村街道樊家村黨總支書記安振輝則推介了該村通過暢通整合資金渠道、統籌利用扶持政策,以“城市更新+産業更新”賦能農村集體經濟。他舉例道,隨着口腔醫院的徵地遷建、天壇醫院的正式接診運營,村委立即向區裏申請,並在市區支援下,將村勞動力安置用地項目業態調整為醫療機構,打造了樊家村鼎業健康文化産業園。目前,園區已與國藥集團正式簽約,計劃落地一家科研型康復醫院;與首科醫谷簽約打造醫療産業孵化集群;與天壇醫院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引進體檢中心、醫療科研等項目,為園區打造健康醫療産業創新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村裏各類集體經濟資源被有效盤活,打造了獨具規模的醫療健康、人才科技産業集群。”安振輝説,村裏告別了“瓦片經濟”,正在實現向“樓宇經濟”的升級轉型。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