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館重新開放

日期:2023-05-18 14:10    來源:西城區文物保護管理中心

分享:
字號:        
  •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館重新開放
  •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館重新開放

  經過三年多的文物修繕和展陳提升,宣南文化博物館於5月18日重新向公眾開放。開放當日,全國首部沉浸式導覽劇《宣南往士》精彩亮相,觀眾在煥然一新的京師首剎長椿寺跨越時空,感受宣南文化的底蘊與魅力。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館重新開放

  讓文物古建煥發新的生機和魅力

  宣南是北京建城和建都的肇始之地,宣南文化被譽為北京文化源頭、縮影與精華。

  宣南文化博物館坐落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椿寺內。自2019年,我們啟動了解放後對長椿寺進行的第二次大規模文物修繕工作,同步對博物館原有展陳內容進行了改陳提升。

  如今,“京師首剎”長椿寺已修繕一新,展陳提升後的宣南博物館以宣南士鄉歷史文化為主題,生動地展示宣南地區的悠久歷史和豐厚文化積澱。主展覽《風聲、雨聲、讀書聲——北京宣南士鄉歷史文化展》以“文以載道、家國情懷”為核心,分為“此地為宣南”“士聚宣南”“斯文在茲”“先憂天下”“宣南新聲”五個部分,圍繞“宣南士鄉”的城市空間、士人群體的生活空間、學術活動、精神追求等梯次展開,全面解讀士鄉內涵,展現士人心繫家國命運、挺立時代潮頭、勇於擔當大任的人文精神。在設計形式上,以“沉浸式”博物館體驗為導向,將觀眾的感受作為展覽形式呈現的基本出發點,突出文化的在地性。尊重建築形態,融入建築之美,在方寸空間內,掌握好設計方寸,實現文物古建保護、展陳藝術效果與人性化觀展體驗的統一。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館重新開放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我們選擇這天正式開放,是因為宣南文化博物館的改陳提升理念和過程充分體現了2023年國際博物館日‘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這一主題。”西城區文物保護管理中心負責人表示。

  不僅是宣南文化博物館,近年來,西城區高度重視歷史文化遺産的保護和利用,統籌兼顧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創新文物保護利用機制,啟動52處直管公房類文物騰退項目,已完成34處,一批文物得到活化利用,重燃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崇敬和自信,讓文物“活”起來,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打造首都博物館之城的西城模式。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館重新開放

  開啟沉浸式展覽+戲劇體驗新模式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400年的古樹下,觀眾和演員共同深情地誦讀《論語》名句,這座400多年曆史的明代古剎長椿寺再度煥發新生機,觀眾也沉浸在宣南士鄉的文化記憶中。

  據介紹,此次推出的沉浸式導覽劇《宣南往士》,是西城區在全國率先嘗試探索的一條沉浸式戲劇導覽的全新展陳活化路徑,導覽打破了演員與觀眾之間的空間界限,更多角度,多元化、多層次的滿足觀展需求。

  記者在開放當天零距離體驗了這場沉浸式演出的精妙之處。導覽劇一改傳統博物館講解“你講我聽”的參觀模式,把墻上的展覽內容用戲劇體驗的表現形式,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宣南變遷,仿佛在歷史的長河中親身體會公祭楊椒山、公車上書、戊戌變法、宣南報業……

  “不是單純地講解,我全程心情都隨着劇中宣南士人心路歷程變化而起伏,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很新奇,很過癮。”導覽結束後,觀眾小張激動地説。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館重新開放

  西城文化地標推薦官亮相 探索定制化演出 

  歡聚在宣南,尋跡在宣南。觀眾游客在沉浸式文旅體驗空間聆聽崑曲古韻,以弘毅之精神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大家紛紛打卡拍照並上傳到社交網路,主動擔任起西城文化地標推薦官。這樣的打卡已成為一種新型社交活動,將形成新的推廣合力,分享、傳遞西城區文化遺産保護的新亮點和新成效,更生動地講故事、説文化、道美景,讓更多人看到宣南與眾不同的美。

  記者從博物館方了解到,《宣南往士》首演成功,為回饋觀眾熱情,19日、20日、21日每日上午10:30將繼續上演,誠邀廣大市民免費觀看。未來館方還將探索推出常態化的沉浸式體驗和定制化的高品質演出,以滿足觀眾的需求。

  為不斷提高宣南文化博物館傳播的輻射力、感染力和生命力,活動採用線上線下融合傳播方式,全方位展示博物館建設和發展成果。網路觀眾可通過宣南文化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參與 “雲享·宣南”活動,“雲游”長椿寺景致和宣南士鄉主題展覽,線上參與有獎互動,贏取宣南精美文創禮品。觀眾可關注“宣南文化博物館”官方微信了解相關的資訊。

  宣南文化博物館將成為北京西城新晉的網紅打卡地。“博物館熱”的背後,既體現了人們對宣南文化的深厚感情,也得益於博物館展覽水準和服務意識的不斷提升,形成整體效應,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將宣南的特色文化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讓博物館與城市共興美好。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