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基本形成

日期:2023-05-18 09:05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科技部等12部門聯合發佈工作方案2025年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基本形成

  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建設取得重要成效、全球主要創新高地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生態基本形成……5月17日,科技部等12部門聯合發佈《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加快推動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基本形成,成為世界科學前沿和新興産業技術創新策源地、全球創新要素匯聚地。

  培育一批世界級重大原創成果

  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保持在6%左右,基礎研究經費佔研發經費比重達17%左右,每萬名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數量達到260人左右……圍繞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建設,方案給出了具體目標。

  國家實驗室體系、世界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新型研發機構、研究型大學和高水準科研機構是建強建優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撐。方案提出要大力推動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支援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關鍵技術攻關和設備自主研製,持續支援新型研發機構在人工智慧、生命科學等領域取得一批世界級重大原創成果,並強化研究型大學和高水準科研機構的創新功能。

  在深化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中,則要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出台北京市基礎研究領先行動方案,實施戰略性重大科技計劃和項目,打造跨領域、大協作的創新平臺。同時還要強化企業的科技創新主體作用,探索由企業主導的産學研用深度融合新範式。

  預計到2025年,北京國際科創中心將實現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戰略科技力量全面強化,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躋身全球前列,由戰略科學家領軍的創新團隊在若干重要科學命題和科學發現上實現重大突破,由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的創新聯合體有效解決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問題,初步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

  建成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

  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是高品質發展的戰略支撐。方案提出,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打開嶄新局面,三城一區融合發展提升創新能級;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領軍企業,“獨角獸”企業數量位居世界城市前列;高精尖産業不斷壯大,高成長、高潛力的未來産業加速培育,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基本建成。

  在此過程中,需要構建科技企業全周期支援與服務體系,形成擁有技術主導權的産業集群。方案表示,要以北京國際科創中心為核心和引領,協同京津冀優勢産業資源,打造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集群,推動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虛擬現實、資訊安全等領域領先發展。

  在全球主要創新高地建設方面,方案也定下了目標:高技術産業增加值當年超過1.2萬億元,數字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7.5%左右,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8000億元,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企業總收入全國領先。

  形成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

  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準創新人才。方案提出要大力集聚戰略科技人才,提升高品質人才自主培養能力,並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打造高水準人才高地。在科技體制改革中,則要形成支撐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

  方案中特別提到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要發揮北京研發優勢,結合津冀應用場景和資源優勢,推動基礎研究領域政策、資源等協同;持續深化北京與河北雄安新區、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創新;加強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深化體制機制創新與功能建設,促進技術轉移及成果轉化,更好促進京津冀協同創新。

  2025年,北京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生態將基本形成。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取得顯著成效,科技體制改革全面深化,制度型開放走在全國前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充滿活力。人才、技術、資本和數據等創新要素流動更加順暢,國際化資源配置能力顯著增強,引領全球的科學聚落初步形成。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全方位加強,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多維度提升。(劉蘇雅)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