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空間保護規劃正式印發2035年實現生態系統格局健康穩定密雲水庫上游劃定14個自然保護地
市規自委會同市水務局共同組織編制的《北京市密雲水庫上游地區空間保護規劃(2021年—2035年)》日前正式印發。規劃提出,要劃定並嚴格保護14個自然保護地,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礦山修復,到2035年實現生態系統格局健康穩定,水源涵養能力持續提升,水源安全堅實可靠,村鎮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此次規劃範圍約3800平方公里,佔全市面積的23.2%,涉及密雲、懷柔、延慶三區的22個鄉鎮,共包含421個村級行政單元和各級水庫管理單元。
規劃提出,構建由一個生態本底、兩級保護區圈層、潮河白河兩條重點水系和179個小流域構成的“1+2+2+179”總體空間結構,逐步實現城鄉建設用地和建築規模減量,推動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水源涵養要求相適應的適宜發展規模。
具體舉措包括,劃定並嚴格保護14個自然保護地,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礦山修復,提升河湖自然濕地水生態系統功能,加強白河、雲蒙山等重要生物多樣性源地保護等,穩固自然生態系統;聚焦林地、耕地、園地等特定區域,劃定6類水源涵養治理優化區,明確治理要求;調整種植方式,推廣有機農業,加強流域農藥化肥施用精細化管理,精準實施污染防控等。
圍繞綠色農業和生態旅游,密雲水庫上游地區要構建“6板塊+4軸帶+多節點”綠色産業格局。
“6板塊”包括密雲水庫東線板塊、密雲水庫西線板塊、天河-琉璃河板塊、滿鄉原始森林板塊、百里山水畫廊板塊、四海-珍珠泉板塊;“4軸帶”包括灤赤路軸帶、京加路軸帶、密關路—琉辛路軸帶、京密路軸帶;白河灣、雲蒙山、古北水鎮、喇叭溝門原始森林等重要功能節點也被囊括其中。
規劃明確,要優先挖潛、利用存量用地資源,引導生態旅游由流量增長轉向品質提升,不斷提高精品化、高端化水準,同時確保綠色生態産業發展收益能夠為水庫上游地區居民共用,提升居民幸福感和獲得感。
在實施層面,密雲水庫上游地區將堅持協同治理,完善跨區域協同治理政策機制。
規劃提出,北京要加強與河北省協同治理和市區統籌調度,細化完善相關機制,全面系統解決防洪減災、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等重大問題,形成全流域統籌管理體制機制。同時,還要完善政府部門協作治理體系,堅持多方參與、多級聯動,明確治理方案、行動計劃,搭建流域資訊共用平臺,多維度建立本市各區、各部門協作治理體系。
本市已明確近期重點任務16項,主要聚焦確保水安全、實施生態共治、推動綠色發展三個方面,通過落實好水源保護措施、加強政策創新、探索建立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統籌推進規劃實施。(陳雪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