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植物園滿周歲 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顯著

日期:2023-04-18 09:03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國家植物園滿周歲 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顯著
  • 國家植物園滿周歲 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顯著

  原標題:國家植物園滿周歲 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顯著 這裡已成保護珍稀瀕危植物的“諾亞方舟”

  2022年4月18日,由國務院批准設立的首座國家植物園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里程碑。2023年4月18日,國家植物園滿周歲了!2022年,國家植物園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從正在舉行的世界珍稀植物展中可以找到答案。

巨魔芋結果

巨魔芋開花

  填補空白

  巨魔芋種子發芽了

  本次展覽位於國家植物園北園展覽溫室內。巨魔芋的嫩芽破土而出!2022年7月,國家植物園北園展覽溫室內首次實現了巨魔芋在人工栽培條件下的群體開花,經人工授粉結出果實並産生種子,在世界範圍形成轟動效應。如今,這批巨魔芋種子已經陸續開始發芽了。

  國家植物園北園副園長魏鈺介紹:“這批種子的萌發,使得我國在巨魔芋的培育、研究領域邁出了一大步,實現了該物種全生命周期的培養,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研究的空白。”此外,國家植物園聯合北京林業大學共同開展了巨魔芋開花氣味中揮發性成分和釋放規律的研究,揭示了巨魔芋開花為什麼這麼臭的秘密,這一成果已被國際著名植物期刊收錄。

  世界珍稀植物展是國家植物園揭牌一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除了巨魔芋的種子之外,還集中展出了千歲蘭、荷葉鐵線蕨、杜鵑紅山茶等50余種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稀植物。

  摸清“家底”

  收集植物1.7萬餘種

  國家植物園揭牌一年來,開展了多項工作,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目前已編制完成《國家植物園建設方案》,到2035年將實現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萬物和諧的目標,引領世界植物園行業發展。將圍繞遷地保護、科學研究、科普宣教等七大體系,建設國家植物種質資源庫、五洲溫室群、標本館二期等重要功能設施。

  此外,完成了國家植物園植物種類資源本底調查,共收集植物1.7萬餘種(含種下單元),其中珍稀瀕危植物近千種;收藏植物標本突破300萬份;新發現了墨脫蝴蝶蘭、青海玉鳳花等7個新物種,攻克了杜鵑蘭、巨柏、百花山葡萄、丁香葉忍冬等繁育技術,國家植物園已成為保護珍稀瀕危植物的“諾亞方舟”。

  植物遷地保護工作,是植物園的使命與職責。國家植物園蘭花保育團隊在雲南和廣西等地開展暖地杓蘭種質資源調查和保護生物學研究,通過未成熟種子非共生萌發,已成功獲得原球莖,為人工繁育提供關鍵技術。開展的極小種群植物滇西槽舌蘭的野外資源調查及物種繁育研究,成功實現種子萌發,開展了內生真菌多樣性研究,已實現了物種的遷地保護。國家植物園葡萄與葡萄酒研發團隊利用抗寒山葡萄與優良歐亞品種雜交,選育出釀造葡萄品種“北璽”和“北馨”,於2022年通過國家級審定。

  “國家植物園通過不斷發掘創制新資源植物種質,選育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新品種,支撐國家種質安全。”國家植物園南園執行主任孫國峰介紹。

  增彩延綠

  藍雲杉實現大規模育種

  過去一年,國家植物園正式發佈了《中國植物物種名錄2022版》和《中國外來植物名錄》,為研究植物生物多樣性、防治外來入侵植物和自然環境保護提供了重要基礎數據。出版了《中國——二十一世紀的園林之母》系列叢書,展現了植物生態多樣性保護的成果,總結了我國觀賞植物資源及其現狀,弘揚了園林之母對世界植物學與園林學的貢獻,激發了民族的自豪感與優越感。停刊20餘年的國際英文會刊Malus已完成復刊後的首期定刊,即將由國家植物園出版發行。

  為了讓游客春天能看到更多的花、秋天看到更多的彩葉、冬天看到更多的綠色,國家植物園持續開展彩化植物研究推廣工作。通過科研人員的研究,已掌握了彩色針葉樹藍雲杉的多種繁育技術,目前已可以實現大規模育種,近一年來,推廣應用至十三陵、頤和園、動物園、將府公園等地,為首都增彩延綠提供了優良樹種。除了藍雲杉外,國家植物園已成功引種來自世界各地的雲杉24種,佔全球一半以上。在雲杉的新品種工作上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與林科院合作完成雲杉3個新品種的選育。

  國家植物園管委會主任賀然表示:“揭牌一年來,我們全面強化植物遷地保護、科學研究等核心功能,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顯著,設立國家植物園的價值和意義日益凸顯。未來我們將高品質建設發展好國家植物園,使其成為展示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就的‘金色名片’和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成果的‘金字招牌’。”(代麗麗)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